•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见微未必能知著——文言文串讲式教学方法之我见

热度0票  浏览299次 时间:2018年6月29日 12:46


摘要:现阶段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不乐观,一提文言文就头疼,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做到让学生不抵触文言文,一定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老师传统的串讲以外,老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文言文教学,我们值得探讨。

关键词:见微知著 串讲 感悟 不求甚解

    何为串讲?讲解文言文的一种传统方式,即讲解词句,串通文意。串讲的方式,一般是读 讲 串。读一段课文之后,逐句串讲。读一句,重点解释词语,疏通句意,然后口译,或先口译,再解词串句。讲完一段之后,再按全段原文的意思、神情、口吻、口译一遍。口译时应力避增词、添句,要不失原意。要在讲清字、词、句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必要的分析。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和反思中,对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见解,看法如下:

一、见微是文言文学习的必要手段

    文言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积累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刚入初一的孩子在遇到自己学习生涯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的时候,更多的是茫然,“之乎者也”,语法现象,古代字词的意思,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这个时候,串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重点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疏通,一些典型的语法现象不讲透,学生是不能真正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工具的。

    所以,我认为对于起始年级来说,学习文言文的串讲能起到积累常见字词的意思和巩固常见语法现象等的作用,所以显得很重要。

二、见微不一定是知著的唯一手段

我觉得作为一个一线语文老师,对于文言文教学都应该有一个梯度的认识。光停留在串讲的层面上,作为老师,你永远只是一个字词解释,归纳中心意思的搬运工。

有些老师对文言文的教学在思想认识上有这样一些误区:

一是认为文言文的教学目的就只在于让学生理解文义。以为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会翻译就完成了任务,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就直接指向这一目的。而传统的命题,考查文言文也就只是考查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在教学和考试中,都很少着眼于语文的全面内涵来理解文言文的教学。

二是认为文言文的教学任务就在于语言。对文言文教学目的的理解失之于偏颇,导致文言文教学仅仅只关注语言本身(即完成由文言到白话的转换)。教学过程,常常纠缠于词语细微意义的区别和一些古代汉语知识的传授。而对古代汉语独有的语言魅力,学习古代汉语对提高语言素养的价值,文言文中强烈的文学因素、文化因素和人文因素等都极为漠视。

三是认为只有串讲,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效果。有人认为采用其他教学方法花时间多,教学节奏缓慢,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有人认为其他教学方法比较虚,比较空,无法做到句句落实,字字落实,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有人认为学习文言文学生还不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甚至有人认为文言文的特点决定了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可以取代串讲式的教学。

我们并不简单地否定串讲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价值,但认为一概采用串讲式教学,总体来说是弊大于利,应该尽量避免。其危害有:

一是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由于串讲式教学,教师句句翻译,字字落实,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空间,要做的就是记下教师讲的内容,课后去花时间记忆。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使学习的内容失去了应有的趣味,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更不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大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与教师普遍的串讲式教学不能说没有关系。

二是容易陷入知识中心。由于是句句落实、字字落实的串讲,教师为了落实到位、讲得清楚,很容易引入较多的古汉语知识,诸如词的活用、倒装句式、通假字等等,甚至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已经不再强调的有些语法知识,在讲文言虚词的时候则要花很多时间去讲解,比如在什么情况下是介词,什么情况下是连词。甚至有教师认为不讲文言知识,就没有办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没有办法使学生听懂。

三是窄化了文言文教学的内容。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不只是理解词义、句义,不只是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学习几个句式;它既是

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欣赏(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文学作品),也是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

    随着年龄的增长,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积累逐渐增多,孩子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会上个台阶,这个时候很多枯燥的串讲方式就可以代之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且文言文字词的翻译,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是为了领略文言文篇章里的意境,情感,思想。

    其实文言文之所以被选择在我们的语文书中,是因为它的经典性,作为传统文学,它有它经久不衰的文化特性和审美意蕴。所以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就不该总是将文言文教学目标放在字词理解,疏通文意上,这只是领略古文的最基础手段。

    当学生们对文言文常用字词的意思慢慢积累起来的时候,当学生们对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通过你平时的讲解,可以自己判断的时候,讲读一篇文言文才真正变的有意思起来。因为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我个人认为是融入,共情,自失。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串讲就可以达到的,我认为更多的是“通读”之中的“悟读”。

    这个“悟”可以是书读百遍的“了悟”,也可以是在某一次再读中的“顿悟”。这就需要老师有强大的古文功底,可以旁征博引,可以带领孩子尽量还原文言文内容中的时代特征,写作背景,情感情境,使得孩子能动情的阅读,从一个破译文言文意思的高手,变为一个阅读感悟的性情中人。这样学习文言文才有意思。

三、不求甚解也是知著的重要态度

    陶渊明在其《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总以为是他的自谦之词,即喜欢读书却没有真正读懂。后来才感悟到这是一种读书的方法。一代学人邓拓在《杂文四则》中对不求甚解这样评析: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会意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二是说明读书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后贯通,了解其意。我颇同意此观点之提法,“不求甚解”就是既以读书为其好,又不执著于字句,乃至内容;若能会意,则融会贯通了。所以我觉得文言文教学中观其大略在先,务精于熟在后,期在会意。怪不得陶渊明读书,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了。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过分执着在字词句教学的禁锢上,才能抬起头来在自己阅读文本中,在文本教学中体会到文言文的独特意蕴,这样,学生才能爱上文言文学习,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融入古文中,与它共情,并自失。

    这就是我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对于文言文串讲的一点浅薄的见解。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