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高校文学教学中的文化视野介入与教学资源整合

热度0票  浏览104次 时间:2020年4月08日 10:19
王 欣 1 李 晶 2
( 1 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语学院)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 新疆警察学院基础教研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长期以来,纯文学观念一直伴随着文学教学实践,强调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相异性和学科本体的自足性。事实上,在“大类招生” “通才教育”的现实需要下,参照中国古代文学观以及“大文学观”下的文学认知,多要素的文化介入已成为文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高校学科全面资源丰富,加强文学学科的文化课程体系建设以及相关学科的资源整合,明确文学课程中文化因素的可开发资源与开发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交流,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文学;教学;课程资源;文化视野
文学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将作品文本的纯粹解读作为课程的绝对主体而忽略与其他知识内容与学科的关联性。教师在授课时,往往针对文学作品,重点讲授作品中代表性的修辞手法、特殊句法、艺术取向、写作特色等内容,除此之外,虽在课堂教学中涉及作家生平、时代背景、写作缘由等部分内容,但通常只将之作为概述性知识而一般了解,鲜与作品发生直接的、系统性关系,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两套系统”的印象。可知,纯文学方式将文学文本设置为主要研究核心,文学审美设置为主要研究方法,文学教学也基于此成为一种文学学科内自足性过程,少与其他学科与研究方法产生交叉。
这样的文学教学方式产生的结果是,一方面,纯文学观从科学意义上区别了文学学科的独立性,但另一方面,文学知识的生产与解读被局限在专业边界之内,削减了文学之于生活世界的整体审美意义,学生在文学学习时容易将作品视为唯一价值,忽略了文学在生产过程中与作家、世界、读者之间相互倚靠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境。教师将文学仅定义在“文学层面”
进行解读和讲授,也是对文学内涵的简单化与平面化。曹操在《短歌行》中曾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两句,以文学角度来看, “呦呦”为象声词,模拟鹿鸣之声,描绘的是群鹿在原野上吃草的景象。事实上,若想完整理解鹿意象与下文“嘉宾”的对应关系,特别是考虑到词句也曾出现于《诗经》中,就应了解古人对鹿的文化态度及相应的鹿历史、鹿故事、鹿在其他文学史料中的形象,才能更加丰富、完整的体会到文学文本表达的意义与情感。因此,传统中国文化中文学、历史、哲学认识的一体化在学理上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的思考路径,多学科视野相互交融渗透成为高校文学教学实践中的又一尝试方向。
一、文化视野介入的内涵与现实要求
本文所指的文化视野介入,并不是将文学与文化完全割裂开来,否定文学本体的文化属性,也不是要以文化研究取代文学,而是指文学教学实践中尽可能打通相近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而将学科间隔变为学科交叉,从文化的多层面理解文学文本从创作到阅读的全过程,以及文学在生成与理解过程中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从学科角度来看,文化视野,在这里是指与文学学科可能发生互渗的文字学、语言学、文化学、艺术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等学科研究内容的统称,也部分包含某些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化学、互联网等方面的知识要素,这些包含人类智慧的学科知识,对于理解文学内容,丰富文学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有着重要作用。一生致力于中文工作的傅璇琮教授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其《大文学史观丛书》的序言中就明确表示,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下打破一般纯粹文学观下文学史研究方式,将文化史渗透进入文学史,积极的、有意识的淡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使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观点、方法交叉、混融起来。易思平先生也发文倡导大学文学学科教育应走出纯文学观的传统路径和思维藩篱,将文学文本置于文化范畴内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研究。除此之外,董乃斌先生、钟敬文先生、杨义先生、龚鹏程先生等著名学者,都先后发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框架出发,阐释文化视野介入对拓宽文学文本认知具有不可替代、不容忽视作用。文学教育中可以纳入更多的话语方式和解释架构。
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在长期系统的中小学前期教育中,事实上在学科内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训练与熏陶,对文学研究范式有一定的认知,相应的研究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淀,在高校阶段对文学学科教育进行文化视野介入,使学生不仅可以扩充一定的理论视野,同时也能具备跨学科的积极导向、协调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多层理解文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培养策略。另一方面, “大类招生”在事实上也要求文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更多文化要素。“大类招生” “大类培养”的学生在入学时不分具体专业,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临近学科内共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或者专业方向进行了解,使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不断修订、选择、完善自己的专业兴趣,同时还能积累不同学科的观点与方法,达到“复合多向”的目的。文化视野介入使得文学教学能涵括更多学科角度和学科知识,学科间的交叉互渗培养文学学科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其他学科的学科范式与研究方法,在制度上和内容上保证了学生对所学内容是了解的,经过思考的,而不是盲目的,一时脑热的,易于在多向度的文学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定位、学习定位以及今后的职业定位,从而更好的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也是学生有效谋求自身发展、实现自我规划的培养途径之一。
就目前情况来看,实现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综合类高校数量日趋增长,除去少量医学专业类、艺术类院校外,许多有条件的高校都在积极实践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就包含了文学、历史学、哲学三个一级学科,与之相似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和浙江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同样包含此三个一级学科。部分高校甚至将更多学科纳入文学教学中,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在进一步进行学科交叉时,就将文学与法学、经管、理学等学科融于一堂;南京师范大学文科强化班则将文学与经济学等文科类专业进行了深度交叉,说明大类招生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培养新模式。文学教学走出文学边界,不能仅是专业课学科增加与跨界,也应该成为文学具体学科中教学视野、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借鉴与融合。高校文学教学,有必要在具体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开放学科边缘,实现文化视野的全面介入。文化视野介入,也是在传统文学观的基础上,积极实现前期基础教育、大类教育中的课程融合,这一融合不仅是在文学课程设置上,既有部分历史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有部分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学科的研究视野、研究方法能真正有机耦合,以文化整体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二、高校文学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整合
一般情况下,高校文学专业教学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综合性教育,其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了较强的跨专业性质,表现为对学生身心、能力的全面培养,主要包括思政类、体育类、外语类、军事训练类几种类型,这类课程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二是基础性教育,主要体现在对相应专业学生的交叉性、通用性教育上,目前文学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高等数学类、计算机基础技能类属于此类,另有一些公共选修课也能涵括不同学科知识,开拓学生眼界,但往往凭借学生自主选择;三是专业性教育,文学学科内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深化专业知识的课程当属此类。综合来看,文化视野介入不仅仅是教学理念和知识的更新,也应该深入课程设置自身,将更加多元化、更多跨学科的课程纳入文学学科内。高校具备更为丰富的学术资源,有能力也有条件实现大文学的文学学科教育,从而更好的实现相关学科的资源整合与资源开发,将文学与其他临近学科有效协调起来。
在综合教育类课程中,首先应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课的地位与功能,把大思政工作落实到位,在课堂中有效结合专业知识,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课堂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安排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结合起来。扩大综合教育的涵盖类型,调动相应教学资源,积极投入实践教学,使学生有效了解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相关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在文化视野介入的过程中,由文学一层面向多学科多层面扩充,学生可能缺乏部分较生僻的知识储备或者对讲述内容不熟悉,应在课堂上加强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尝试“微课” “翻转课堂”在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学生所关注的当下影片、新闻或文学作品),在讲授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教学图片、录像等多媒体课件资料,穿插理论的阐释,使文学文本(文化文本)生动具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基础性教育类课程中,应进一步发挥学科的交叉优势,尽可能让学生涉猎不同学科知识。这并不是说要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从而成长为“复合型专家”,此举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在不同学科的话语体系是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不同的,可以在今后遇到问题时使用不同的思路来尝试看待和解决,不会拘泥于一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也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和价值性。比如将文学与互联网相结合,带领学生完成一些创意写作、视频制作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跨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做到既要动脑,也要动手。
在专业性教育类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生物生态、互联网技术等具有自然科学精神的学科,也可以增加一些素质培养、能力培养、艺术爱好、体育技能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文化视野介入,一方面是教学思维的转变,另一方面,在大文学观的影响下,也希望可以培养文学学科下学生的多向度发展。为解决专业知识多向度摄取问题,也需要增加学生评价中的指标与规则。
结语
从教学方式上看,文化视野介入文学,更类似于教师对于相应教学策略的转换。文化视野介入文学的教学策略,实际上为了让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以学生为本,更好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基于这一层面的考虑,转变传统文学教学策略,使其在教学中凸显文化文本的价值与意义,并以此为基点涉及文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多层面的改变,最终实现工具论的教学策略的主动变,提升课堂上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高效合理运用教育资源,避免落入纯粹方式、技巧的百花园。文学讲授就不应该只注重表达的技巧, “说了什么”显得更为重要。■参考文献
[1]易思平. “大文学观”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文化取向[J].高教学刊,2018(12):
57-59.
[2]王恒安.高校按“大类招生培养”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7.
[3]杨瑛羚. 《民族民间文学》课堂教学策略与成效—— — 以黔南幼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J].大众文艺,2017(1):199-200.
[4]谭颖芳.选择与引导: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专业分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史洁.语文教材文学类文本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王立.古代文学研究的“大文学”理念及学术史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8(3):152-158.
[7]李姣玲.民间文学如何有效融入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8(25):42-43.
[8]孙正国.钟敬文“大文学理论”观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33-37.
[9]钱文霞.关于民族院校《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9(26):210-211.
作者简介:王欣(1986-),男,汉族,讲师,主要从事文学与影视相关教学与研究。
李晶(1986-),女,汉族,新疆哈密人,主要从事文学与与文化相关教学与研究。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