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理工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   

热度0票  浏览59次 时间:2022年1月06日 15:05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摘 要:行为主义心理学自身经历了从经典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再到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巨变,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认知心理学,并产生了第二次认知革命——具身认知。在语言观上,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看法也大相径庭。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乔姆斯基、语言观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演变心理学家为了适应高度机械化生产的社会需求而逐渐从人的内心世界走出,进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内省法和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心理学对象和方法的讨论被放到了首位,行为主义心理学舍弃了二元论和内省主义,事实上行为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和机械唯物主义科学观点的混合体(荆其诚,1964)。行为主义大致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1930 年以前以华生为代表的经典行为主义,第二个阶段是以 1930 年以后以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等人为代表,新行为主义是在经典行为主义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经典行为主义心理学(S——R)传统心理学以意识为对象,认为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与传统心理学相反,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是“行为的科学”。华生否认意识,主张研究行为。他认为行为是个体适应环境的各个反应系统,它是以刺激反应结合起来表现的。刺激——反应公式就是华生的行为公式,华生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只是记录刺激在机体中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活动。至于这些刺激在头脑中引起了什么变化,人的意识、他的内部表象、表征和概念怎样调节人的行为,人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在当前反应的活动中的作用,对华生来说这都是不重要的。那为什么同样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刺激会产生相同的反应?这些问题都是华生回答不了的。
  S——R 公式认为行为的最小单位是刺激反应连接,即一个动作就是一个反应,一切的活动是以动作为单位,刺激反应是通过条件反射叠加组合而成的。华生否定思维机制在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主张外周论,通过外显观察来解释所有行为并总结为行为规律,全盘舍弃意识是这一学说的一大弊端,和精神分析只注重意识而忽视行为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极端的表现(苏瑞,2015)。
  总的来讲经典行为主义有五个特征: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来解释行为;强调连接学习;外周论;环境决定论。从这五个特征中也能看出来经典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这种极端化和简单化的倾向受到强烈的抨击,因此一批行为主义者试图在坚持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克服经典行为主义的简单化倾向,把行为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导致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叶浩生,1992)。
  (二)新行为主义(S——O——R)
  为了克服华生行为主义的种种弊端,托尔曼修改了华生的行为公式,引入了中间变量的概念。行为不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函数,而和一系列中间变量有关。用公式表示就是 S -O - R。中间变量包括目的性和认知,是把先行的刺激情境和观察到的反应联结起来的内部过程,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素。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托尔曼的主张是一个进步。
  但是,托尔曼毕竟还是一个行为主义者。他对意识问题的基本立场,使他无法正确解决意识与行为、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也无法正确指导人类复杂的认知活动的研究(彭聃齢,1984)。
  在新行为主义者中,斯金纳的观念和华生比较接近,认为科学的对象是可以直接观察的事物,而不应该去研究意识,反对对行为的生理机制作进一步的分析,并且不重视中间变量在行为中的作用,但是他对心理学和行为主义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次区分了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例如光照引起瞳孔收缩;而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主发出的行为,它不需要和刺激相联系,例如开车、说话、唱歌等等(B.F.Skinner,1938)。
  (三)行为主义的没落
  行为主义是在反对传统心理学的斗争中产生的,否认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客观方法;反对本能论和遗传决定论,提倡环境决定论,重视学习在个体行为发展中的作用等。行为主义者在学习理论上的建树,对心理学的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行为主义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局限,它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心理学的问题,比如身体与心灵、行为与意识、遗传与环境。没有意识状态的研究,那也就没有各种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只剩下极端机械论的研究,这种研究对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消极影响。
  因此五十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心理学涌现出了认知心理学思潮、人文主义思潮,对行为主义的传统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行为主义的没落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现代美国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认知心理学是在与行为主义做斗争中产生的,邻近学科也对它产生了影响。
  二、认知心理学
  (一)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奈塞提出,认知心理学与感觉输入的转换、衰减、精细加工、贮存、恢复和使用的全部过程有关 (U.Neisser,1967)。
  如奈塞所言,认知活动始于感觉输入;然后,感觉输入被转换,即人的感官与神经系统将外界存在的某种物理能量转换或编码成为神经能量。
  认知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要说明和解释人在心智活动过程中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例如,知觉到物体的哪些特征,看到了事物间的什么关系,怎样把外界信息存储下来,利用了哪些信息以解决问题,以及采取了什么样的思维策略等。
  奈塞认为,心理学可以从这个信息加工的角度探讨心智问题,即只研究“软件”(过程),如考察人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而不研究“硬件"(结构),如不考虑脑定位或脑机制。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Simon)进一步指出:“这种从顶层开始到尚未建成的基础自上而下建造科学摩天楼的方式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每一层次上的系统行为只依赖于对下面一个层次上的系统进行的非常粗略、简化和抽象的特征概括”(赫伯特 .A. 西蒙,1987)。
  (二)认知心理学的两种取向
  从研究对象上,认知心理学开始以人的内在心理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研究方法上,认知心理学既继承了传统心理学的方法,又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王黎楠,马高才,2017)。认知心理学主要有两种研究取向,一种是符号主义取向,另一种是联结主义取向。
  符号主义取向,也被称为符号加工取向或信息加工取向,计算机隐喻是符号主义取向的基石,将人的当作是一个对信息加工处理的机制系统,人的心理活动类似于电脑的数据数据信息加工操作过程,人的不同思维方式类似于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人的神经系统类似于计算机的硬件。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应该有六种功能:输入符号、存储符号、建立符号结构、条件性迁移、复制符号和输出符号。因此,人脑与此类似,也应该有输入信息、编码信息、转换信息、回收信息和输出信息六种功能。人类就是应用这些功能对符号信息进行表征以及加工而实现人的认知过程。符号主义取向强调对认知过程进行抽象的串行的分析,认为心理活动的机制类似于计算机工作的原理,心理过程就是心理程序的运行过程,它们对人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内部贮存的信息进行操作,使之符合当前的目标。
  联结主义取向,强调基于神经元的平行加工的观点。认为心智活动的机制就是脑神经系统活动的机制,具体的加工计算处理过程,不是发生在人脑的某个特定的部位,而是分布在人脑神经元组成的整个网络中,这种加工计算过程区别于计算机式的串行处理过程,是一种并行处理过程。联结主义模型一般有六个部分组成:(1)与神经元类似的“处理单元”,也称之为“节点”;(2)激活状态,即节点或处理单元被激活后的状态;(3)联结模式,即各个单元是如何联结起来的;(4)节点激活规则,即节点的输入规则:(5)节点输出功能;(6)学习规则,即使联结发生变化的规则。·一个完整的物理符号系统具有信息的输人、输出、存储、复制、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六种功能。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提出,任何一个系统,如果能表现出智能的话,就必定能执行上述六种功能,反之,任何系统,如果具有这六种功能,就能表现出智能(顾帆,2016)。
  (三)具身认知
  传统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发生在大脑神经元层面,是大脑状态决定了认知过程,与身体没有关系,身体只作为认知结果的执行器官(叶浩生,2014)。在忽视身体参与认知的情况下,产生了“第二次认知认知革命”的“具身认知”,其成为了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趋取向。
  具身认知认为人的身体生理状态与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认知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仅与脑的状态有关,还和人的身体状态密切相关。身体的感觉体验、活动方式、所处状态等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这种影响作用体现为三个方面 :(1) 身体影响了人的认知方式。例如,视觉上的深度知觉与头部转动密切相关。(2) 身体影响了人的认知内容。
  人类的抽象思维基于隐喻,而大多数隐喻基于人的身体,正是以身体为基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空间方位概念的认知。(3)身体影响了人的认知起源。与外部世界直接接触的是身体,正是身体对外部世界的刺激进行了初步的“加工”,脑神经才能识别这些信息,才能进一步对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基于以上三种意义,我们认为认知不仅仅是信息加工,更是具身的(王黎楠,马高才,2017)。
  三、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语言观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之所以掌握一门语言是通过刺激——反应模式进行的,语言学习者掌握一个正确的语词时,外界对他进行了正强化,学习者就掌握了得到了强化的语词,至于为什么人类能掌握数以万计的的语词,行为主义认为是由于学习者一次又一次的刺激——反应,模仿积累而形成的,可是无穷无尽的语词全是靠被动积累而来的吗?行为主义心理学似乎不能解释人类是怎么源源不断的获得新语词的现象。
  行为主义心理学不能解释的现象,认知心理学提出了理论来解释。认知心理学语言观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1957《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版中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为语言研究开拓了新视角,被称为“乔姆斯基革命”。他区分先天的语言能力和后天的语言知识,认为语言有生产能力,是有限规则的无限使用,转换是生成的重要手段。“转换”
  指句子生成过程中特定阶段所采用的一种特殊操作手段或规则,深层结构是它的输入,表层结构是它的输出。“生成”
  指有限的规则系统可以生成语言中无限的句子。语言是句子的无限集合,不是现实世果中的实在事物,它由语法生成(苏香瑞,2014)。
  转换生成语法研究的核心是体现在人脑中认知系统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不可能通过模仿来学会每句话,可以理解或说出从来没听过的话,造出全新的句子,儿童语言行为中的这种创造性,需要运用头脑里有限的语言规则系统,来理解和生成无限的句子。
  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部分 : 第一部分是“普遍语法”,即人类语言的普遍语言规则,是人的认知系统中的一个认知结构,体现为人类所有语言所共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组成的系统,是人类语言的本质所在。第二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即通过语言实践检验对参数进行定值而逐步形成些假设,然后在语言环境中将假设与具体的语言素材进行分析验证。
  四、结论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先是行为主义自身的裂变:经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不论是行为主义发展的哪一阶段,都过于强调行为,忽视意识,过分强调方法的客观性与灵活运用,强调环境教育的作用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行为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危机。这时候认知心理学借助临近学科和时代需求的外力而崭露头角,在它的发展中产生了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这两种取向的共同特点是:大脑状态决定了认知过程,忽略了身体的影响。忽略身体的作用是两种取向的局限体现,认知心理学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进而产生了新兴的具身认知。在语言观上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刺激——反应、模仿、强化,但是它不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会不停的掌握新语词;而认知心理学提出强调人具有先天语言能力,人的大脑里有一个转换生成机制,认为语言有生产能力,是有限规则的无限使用,转换是生成的重要手段,这就合理的解释了掌握新语词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B.F.Skinner, Behavior of organisms. M. Appletonpress,1938[2] U.Neisser,Cogn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1967[3] 顾帆,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现状,社会心理科学,2016[4] 赫伯特 A. 西蒙 . 人工科学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5] 荆其诚,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心理科学通讯,1964[6] 彭聃齢,行为主义的兴起、演变和没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7] 苏瑞,行为主义演变发展及启示,文学教育 ,2015[8] 苏香瑞,浅谈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安徽文学,2014[9] 王黎楠,马高才,认知心理学:困境及其变革,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10] 叶浩生,“具身”涵义的理论辨析,心理学报,2014[11] 叶浩生,行为主义的演变与新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动态,199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