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谈教师结构要素及优化标准

热度0票  浏览152次 时间:2010年10月25日 14:52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模块系列化  产学研  双导师制  就业导向 
  论文摘要:随着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提出并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 类专业的推广实践.为?2+1”人才培养体系的“2”阶段教学设计提供了保证.另外,“双导师制”的纳入又为“1”阶段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详细说 明就业导向的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双导师制”,提出一种基于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1”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体系的总体框 架,提出了体系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特定专业为例详细说明了体系的教学设计实践过程 
      浙 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在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的推动下,积极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于2002年开始进 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通过研究、实践、完善、优化的循环过程,已取得明显效果,形成了就业导向的系列化课程体系 和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成果已应用于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中,并进行了积极地实践,效果良好。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模式形 式多样,各有利弊,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其中被职业教育界较为认同的‘`2十1”模式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来说更具有本质意义。但“2+1’,模式实施 起来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1)实施难度较大。这种模式需要学院、企业领导、企业各级人员更高的认识水平,需要学院与企业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的部分投人,需要企业创造一个教育环境。 
    (2)"2”阶段教学设计定位不明确。..2.,阶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岗位针对性,同时,课程内聚度较低、课程间辆合度偏高,导致课程系列连贯性差,教学内容交叠现象严重。 
    (3)"1”阶段教学设计缺乏一定的保证,导致该阶段的实践存在事实上的空虚,不能很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随 着就业导向的系列化课程体系的提出并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的推广实践,为“2十1”人才培养模式的‘`2’,阶段教学设计实践提供了保证, 另外,“双导师制”的纳人又为“1”阶段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通过一定的研究与实践,引人“双导师制”,提出一种基于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 的“2+1’,人才培养体系。 
    一、就业导向的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 
    (一)就业导向的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1.就业导向的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在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我们经常用到“集群式”课程体系结构。即:首先制定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人文素质),然后面向与专业相关的特定职业岗位群(集群) 的多种职业方向,抽取出该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共同的知识与技能,作为职业方向的基础部分,设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职业方向的不同要求, 设计出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并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应。 
      就业导向的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是一种扩展的“集群式”课程体系结构。即:按大类专业设置基础模块(平台)和职业方向系列模块(岗位),并根据技术变化和市场对各职业方向人才的需求情况,动态修改、增加或减少部分职业方向系列模块。 
      2就业导向的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 
    (1) 就业导向指出了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该课程体系考虑到了就业市场的需求,课程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在课程体系 中清晰体现;课程设置指向岗位需要,即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使“能力本位”的思想得到体现;专业基础课程考虑到了学生的职业生 涯发展,职业方向课程满足了学生即时就业的需要。 
   (2) 模块系列化确定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首先对某一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设计为专业平台模块;再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 职业岗位的技能设计为满足就业需要的职业岗位课程模块;按照“基础(A卜技能(B卜综合实践(C)”的解构原则,对各岗位课程模块进行纵向分解,形成链式 结构,或称模块系列化,并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衔接。 
    (3)适应性阐明了系列化课程体系适应变化的显著特征。适应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职业方向模块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一致,体现出课程设置的适应性;二是根据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率的变化情况,可调整选修相应职业方向模块 的学生人数,体现出课程选择的适应性。 
    (二)构建就业导向的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 
    以体现“就业需要一>确定岗位一>确定能力(技能、技术)”的原则,一个专业可以确立1-2个主要岗位和2-4个拓展岗位,不同专业的岗位可以交叉,但主次明确。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主岗位为: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电子商务技术员,拓展岗位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员、网络管理员、编码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等;每一岗位技术(技能)能力由一个系列课程((2-4门理论课程++1-2门实训课程)教学进行培养,形成系列课程链路。 
    (三)模块系列化课程构建原则与基本思路 
      1.模块系列化课程构建原则 
    (1) 以市场就业岗位为依据确立系列课程培养目标。系列课程培养目标应由市场需求导向确立,这要求每位系列负责人必须先开展岗位调研。通过调研,经认证后定位那 些现存或潜在的并有一定发展持续度的职业(技术应用)岗位,依据该岗位所需的能力,从而来构建系列课程的培养知识架构。这里不排斥那些可挖掘的职业岗 位; 
    (2)提高系列课程的内聚性。同一系列内课程应围绕系列培养目标来确立其既有延展性又有独创性的知识结构体系。延展性与独创性的 课程知识体系可使系列知识培养过程是迭代并递增的。课程间内聚要遵从必要性的迭代与开创性的递增原则,否则可能会导致课程间覆盖严重的现象; 
    (3)减小课程系列间的藕合性。为了系列课程开发的独立性、可扩展性,应尽量减小课程系列间的藕合性。 
      2.模块系列化课程构建基本思路 
    在对岗位进行调研、确立岗位能力并经认证后构建岗位系列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其逻辑时序为:岗位调研一>确立系列课程培养目标一>构建系列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单元、能力单元、实践单元)。 


    系列课程培养目标(sT>:应依据岗位能力需求确立并为岗位能力培养服务,同时sT也是系列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核心依据。 
    单元目标(UT ):系列体系中每一个单元均应达到某个具体的目标,称之为单元目标。 
    基础单元(FU):是系列培养知识体系的根基,应最大化地为AU服务。FU的知识体系应综合基础UT来构建。 
    能力单元(AU):本单元知识构建应直接为实现岗位能力需求服务。AU的知识体系可以面向能力模块化,采取阶段性的技能训练方式,其应为PU服务。 
    实践单元(PU):本单元是系列知识体系的综合应用,其单元目标应尽量与系列培养目标接近。 
    二、基于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1 "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2+1’, 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高专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载体。从内涵上讲是指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进行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一年在企业组织,重点进行 职业特长能力训练。"2+1"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实质上讲的是理论教学与学生做人的本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其本质特征是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两个育人 环境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使培养的人才尽可能满足社会和用户的需求;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科技推广和技术开发岗位上接受训练,寓教学于实际生产、科研之 中,达到学有所长、一专多能、毕业即能上岗工作的职业教学目标。 
    (一)"2+1”人才培养体系的指导思想 
      "2+1”人才培养体系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办学理念、教育观念、本质特征和模式功能四个层面的内容: 
    办学理念要以满足企业“用户’,需求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观念主要包括:使命观、质量观、素质观。要肩负起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使命观;确立学生质量好坏由“用户”决定的质量观;重视学生“做人”能力的培养的素质观; 
    "2+1”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这是该体系的本质特征体现; 
    体系功能包括: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缩短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促使企业进步。 
    (二)"2+1”人才培养体系总体框架 
    "2+1”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由三个系统组成,即运作系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和保障系统。"2+1”人才培养体系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运作系统包括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的确立、选择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合作教育组织、建立兼职教师队伍、联合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等环节; 
    评价系统包括实施过程评价(方案、实施)和总体评价;
保证系统由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条件保证和机制保证组成。 
    (三)基于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1”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设计 
    "2十1”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设计包括“2”阶段教学设计和“1”阶段教学设计两个部分。基于模块 

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1”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 
    "2”阶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听取企业意见,搭建基于就业导向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1”阶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培养目标,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引人“双导师制”(下文将详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学习做人做事的本领。这里应注意两个方面:方案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结合;让学生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三、基于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1 "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探索 
    (一)实践的总体思路 
    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指导下,根据‘`2+1”人才培养体系构建"24253”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核心内容为“2个并重、4个体系、2个阶段、5个步骤、3个结合”,具体说明如下: 
    "2个并重”:指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重。 
    "4个体系”:指用于实现培养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职业技术技能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 
    "2个阶段”:指三年高职教育分为二个培养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2年在学院进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第二阶段即第3年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职业能力培养。 
    "5个步骤”:指按照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设置五个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阶梯:公共基础素质培养、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特长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3个结合”:在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上,实现产学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法与学法结合。 
     (二、基于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阶段教学设计实践 
    根据实践总体设计思路,利用当前实践中的模块系列化的课程体系,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四个体系”,即面向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教学体系、面向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面向职业素质要求的素质教育体系、面向职业证书的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如图4所示。各体系具体课程设置说明如下: 

      1.基于就业导向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网站系列、图形图像处理系列、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系列、计算机辅助设计系列等的理论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公共课程模块(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发展、素质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文修养、法律基础知识、体育等); 专业基础(技能)模块(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基础、计算机系统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专业能力模 块<ASP应用程序设计、Linux系统与管理、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动画设计与制作、AUTOCAD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拓展模块(职业 发展、核心竞争能力)、综合素质模块(社会服务、假期实践)。 
    2.面向职业岗位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电子商务技术员、计算机系统与维护员、计算机辅助设计员、软件编码员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岗位职业能力训练模块、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模块。 
    3.面向职业素质要求的素质教育体系 
    思想道德素质(政治与政策的认识、社会责任感、言行的自我约束与自觉规范、人生观、价值观、礼仪礼貌、社会公德意识与行为、职业道德)、身心素质(身体健康状况、心理调适力、情趣、情感、情操方向、奋发精神、坚强意志与自信心、情绪情感控制)、文化素质(知识行为意识、法律、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应知、文学、艺术修养、自然科学常 识、语言规范表达)、职业素质(熟知专业理论、掌握专业特长技能、胜任专业管理、了解市场行情、懂得市场营销方法、适应工作变化)、创业素质(创业意识、 自我意识与主动精神、参与和实干精神、善于观察和发现、具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改革与创新意识、坚强、执着、刚毅、果敢、吃苦耐劳、积极进取)。 
      4.面向职业证书的技术技能训练体系 
    主要包括:职业素质技能训练、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职业证书考核能力训练。 
    (三)基于“双导师制”的“1”阶段教学实践 
    所谓“双导师”,即学校指导教师(学校导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企业导师)。 
    为 了满足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即实施“双导师”制。“双导师”首先根据用人企业的要求,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拟订实习计划,明确培 养目标,了解实习内容和考核标准,再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实习过程,并对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最后由用人企业对学生的临岗实习情况进行全面考 核。考核以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划分等级,考核达良好标准的,给以学分认定。 
    实施“双导师制”的意义在于:学生临岗实习,置身于岗位中,学的都是用得着的东西,学习效果好,岗位针对性强。而且对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都有真切感受,对于学生毕业后的自我设计和成长,以及个性化发展,促进就业和自我创业,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另外,“双导师制”的实施需要校方的经济支持,对企业导师实行“双薪制”,即校、企双方共同支付企业导师工薪。只有具备有力的经济保障,才能保证“双导师制”的切实实施。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教师 结构要素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