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艺术论文 >> 音乐舞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部分问题的解读

热度0票  浏览76次 时间:2021年4月12日 09:48
杨晗菲
(湘潭大学 湖南湘潭 411105)
摘 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观的天才之作。马克思通过对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批判,首次对实践的观点进行全面透析,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之上,阐述了人的本质的思想,提出了哲学“改变世界”的观点。重温《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深刻内涵,对于我们具体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主义;实践;人的本质;改变世界马克思唯物主义实践概念的科学内涵
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观点的精髓,是引领时代变革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首次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下称为《提纲》)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实践的观点,其唯物主义实践观深刻内涵主要体现在《提纲》中的第一条、第五条、第八条、第九条。
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提纲》中的第一条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1] 旧唯物主义者在谈论物质世界的时候,并不是割裂地看待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不是把物质世界看做与人无关,在人之外独立存在的。而是认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感性对象性的关系。但是他们没有用实践的观点将人与物质世界联系起来,只单纯的关注物本身的性质,是一种现象直观,与实践无关。同时,《提纲》中的第五条马克思以费尔巴哈为例进一步指出“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做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
[2] 费尔巴哈不满意把现实的过程抽象为纯思想的过程,费尔巴哈要把纯思想的世界还原为感性的、直观的世界。他的感性仅仅停留在感性的直观,他直观到的是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但他没有看到造成这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原因是什么?马克思指出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由于现实的原因导致的分裂。费尔巴哈虽然把自然和人作为研究对象,但是他不理解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纲》中第八条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因为实践或感性活动才创生了社会,才有社会历史,整个社会得以存在的根据在于实践,没有人类的活动就没有人类社会。马克思此处所说的神秘的东西可以理解为宗教的世界,如果仅仅把宗教异化看成神秘主义的领域产生和形成的原因是错误的。宗教异化发生的根源在于世俗基础中,要从世俗基础的实践来理解,要从现实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和这个实践活动本身的内在矛盾中来找宗教异化的根源,即实践的分裂导致宗教的异化。
另外,《提纲》中的第九条指出“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中单个人的直观。”直观唯物主义者只是用直观的方式探究事物,不理解现实社会中个的人是人类历史及其活动的产物,直观唯物主义者没有历史感,忽略实践的重要性,不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二条提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4] 马克思在此讨论认识的来源
问题,讨论认识的领域与实践的领域二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待认识的问题,认为我们的思维、认识是源自于实践的。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并没有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事物和世界,只是一种简单的直观,无法真正理解实践活动的科学内涵。马克思极其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把整个世界看成实践的产物,系统地论证了实践活动的本质,科学的阐明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实践观的飞跃,从根本上提高了实践的地位。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
马克思在《提纲》中,从全新的视角深刻地剖析了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在实践观的基础上论述人的本质,真理性地解答了人的问题,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理解划时代的重要变革。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提纲》中第六条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5] 即理智、意志和心。
费尔巴哈是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者。“人本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说, 一种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和人的社会性, 而把人看作生物学上的生物的哲学原则。”  [6] 所以费尔巴哈在谈论人的问题时,只是直观的认为人的本质异化了生成了一个上帝。费尔巴哈不理解人的感性活动是社会关系的根据,没有历史的观点,不懂得宗教产生的历史根源。费尔巴哈的理论出发点只能是抽象的人类个体,否定人的实践性。因此费尔巴哈在谈论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的时候,把这种社会存在物看成是一种抽象的共同性。“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类”是一系列人类个体的总和,表示人与人之间不可分离。费尔巴哈没有从现实层面出发,把人的本质错误地理解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7] 这是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深刻剖析,这一论断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家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尤其是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指出他们片面的、孤立的看待人与社会的关系,错误地认为社会关系是纯粹“外在于”个人的。旧唯物主义割裂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此处所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之间的简单相加是指人们在进行感性直观的生产实践活动时,发掘自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实践是人的本质的核心。实践是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性活动,只有从实践意义上理解人的本质,才能究其根本,离开实践一切将无从谈起。由此可见,与费尔巴哈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感性活动和实践,人的直观本质是社会关系的存在物。
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理论
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8] 马克思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的高度对
整个以往旧哲学局限性的批判,指出他们都是局限于理论的领域而不是实践的领域。简而言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是从“改变世界”的角度出发,对世界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探究事物的本质。而之前的旧哲学的落脚点则是“解释世界”,“解释世界”的视角则是“直观的思维方式”,是从理论层面来理解世界,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究其本质,马克思认为我们应该从感性对象性关系来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这种对象性关系不仅仅从知识层面出发就能把握其根本,这种感性对象性关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浮现。
综上,《提纲》中的每一条内容都是围绕感性实践活动展开,划清与整个旧哲学的界限。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9页.
[2]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3]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4]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0页.
[5]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6]栾声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人的本质的说明[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10) .
[7]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8]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2页.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