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社会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非虚构写作:作为一种冷媒介

热度0票  浏览165次 时间:2020年7月24日 10:32
崔锋 /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读史明智,媒介史亦然。以此观照非虚构写作的风行,却是一种冷媒介,视觉化文字媒介,的复兴。这种冷媒介的运用有其历史传承、现代性驱动、更有图像化的诱惑。本文尝试从媒介史的角度分析非虚构写作,同时探索其出路。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冷媒介
非虚构写作既是一种基于真实的新闻写作方式和文体类型,也是以一切传播方法表达非虚构意义的传播模式 ① 。它的热度有内在媒介史的传承,这体现在它作为一种冷媒介,恢复了新闻写作再现生活世界的丰富。若忽略媒介史去追捧表象,易陷虚无;若遗忘媒介演化历程,极易重蹈覆辙,误导它的复兴之路。本文核心如下展开:如何认识非虚构写作的存在合理性?如何安放非虚构写作?它的出路在哪?
一、非虚构写作的缘起梳理
如何认识非虚构写作的合理性?是从主体性角度解决非虚构写作认知困惑的问题。
若把非虚构写作误为新事物,就断了叙述学与现象学的源流。回顾历史,实证主义将写作方法还原为客观记录,也陷入了遗忘生活本真的危机。无论何法,书写的世界皆属生活经验,写者试以其学识和对作品的内在精神的主观直觉,重获生活经验 ② 。这与新闻写作追求真实的理想一致,也修正了通稿之弊。
非虚构写作源起“新新闻主义”。按美国新闻史 ③ ,可知二战后遽变的社会基础,经济飞腾伴随道德沦丧和政治腐败,一方面发难传播业激生新法;另外,技术进步促进媒介扩散,为大众参与非虚构写作奠基。从思想史看,人心思变是要因。
非虚构写作试图冲出当时困顿——物质繁华趋于异化人类主体性和理性霸权压制其他思想,也是对战后失望人心的关怀,更是对平凡个体生活的感同身受,绝非简单地满足受众需求。
同时期的文艺作品亦显相似,如《麦田里的守望者》和《等待戈多》。
作者认为,在多数情况下,非虚构写作的特征——多元视角替代单一主体、细节刻画替代宏大叙事、多重感官恢复全面感知——胡塞尔在现象学 ④ 中主张直观日常和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的延伸等观点一致的内在特征。同时,作者也认为底层叙事、情理交融等表现手法只是非虚构写作为达到去中心化、图像拟态化和多媒介化效果的方法。认识了相貌,续探其媒介属性。
二、媒介史的角度:作为一种冷媒介非虚构写作
如何安放非虚构写作?是从认识论角度安置非虚构写作知识地位的首要问题。
回顾非虚构写作风靡之前的媒介史:较之口语,印刷文字作为一种冷媒介,在学界表征为魔弹论和传者中心的功能主义研究,在业界为宏大叙事的通稿。至现代中后,媒介资源的富足解放了被缚的自由,尤其是网络让传统通稿式写作式微,非虚构写作应运而生,本文按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⑤的观点,把非虚构写作置于冷媒介之列,因以下原因。
首先,多媒介化以多重感官延伸人的全面感知重赋人类完整认知世界的权利。世界的丰富性曾被贫瘠的媒介抑为枯槁的“拟态环境” ⑥ ,直到非虚构写作这种融合视、听和触等感觉的冷媒介出现,恢复“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心理刻画尊重人性感性的事实;风雨声等环境音效还原自然界的原生地位;味、触觉则是用户沉浸再现环境的感受。
其次, 图像化以细节替代宏大叙事,凸显对人类主体性的个性化尊重。其一,融合新媒介,如动图、音乐,非虚构写作链接碎片信息,极大延伸思维和感官的界限,成为普通人记录生活的方法。同时,图像化的路径便利了传播的接受性,对更多主体开放了接触之门。
另外,非虚构写作以去中心化重组传受关系,调动了最广泛的主体参与,不仅体现在它拓展传者的范畴——人人都有自媒体,更让冰冷文字焕发生气、调动读者的多元感觉、借助即时通讯媒介互动,让写作变为动态参与的过程,也让十万加和点赞等用户行为替代了传统的受众分析。
三、突围与防御:非虚构写作的出路
探索非虚构写作的出路,是从方法论角度探索非虚构写作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非虚构写作为传播活动注入了新动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突围。非虚构的参与感激活了更多创作主体,其改编延伸了内容寿命,也为精准服务,如非虚构写作营,开道。
此外,更要防御资本的合谋 ⑦ 。非虚构写作与新媒介的融合,引发图像诱惑,用户作品和隐私在财报里体现为流量和广告,如何防御资本对用户作品及其主体性的反噬和奴役?
考验着传播智慧。
回望来路,方知史鉴。非虚构写作具有积极的范式意义。
21 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媒介富足,人类对传播的热情预示着非虚构写作的伟大前程,然而它的媒介史研究不深、资本反噬风险尚在。一边是光明前景,另一边是黑暗险镜。
展望未来,才觉道远。媒介进步成就了人类的信息触达,这激发了人类的认知表达欲,体现为反抗文字霸权的创造性写作,至于尔后的质变,将是未来的研究领域之一。
参考文献:
[1]刘浏, (2015) ,"非虚构"写作论,博士论文,Ⅰ页。
[2][ 德 ] 埃里希·奥尔巴赫《摹仿论》,吴麟绶、周新建译,商务印书馆,2014 年 ,7 页。
[3][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第九版),展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
[4][ 德 ] 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2001 年 , 17 页。
[5][ 加 ]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11 年。
[6][ 美 ] 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
[7]丁晓原,(2019),非虚构文学的逻辑与伦理,当代文坛(2019年第 5 期 ),90-9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