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工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模拟电子技术中稳压电路的建模与分析

热度0票  浏览93次 时间:2018年7月18日 10:20
  摘要:文章对简单稳压电路、普通二极管稳压电路、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等三种电路进行了建模分析。从模型来看,这三种电路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均可等效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小电阻的串联电路。
  关键词:稳压电路;稳压二极管;建模
  中图分类号:TN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31(2015)10-0044-02.
  0 引言
  稳压电路是电子电路中的常见电路,具有广泛的应用,也是《模拟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比较简单的稳压电路可以采用多个二极管相互串联来实现,也可采用稳压二极管来实现。但实际上,这两种实现方式本质上是相同的。
  1 稳压电路原理分析
  稳压电路是在输入电压、负载、环境温度、电路参数等发生变化时仍能保持输出电压恒定的电路。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稳压电路的稳压系数S 来表征,稳压系数S为输出电压的相对变化量 与输入电压相对变化量 的比值,即 。S越小,稳压器性能越好。
  从理论上讲稳压电路可抽象为一个电压源 Us 和一个小电阻 R 的串联:
  其中 U=UR+US,而为 US恒定的电压源,因此
  当电路中由于输入电压的波动、负载的改变使得支路中产生了较大的电流变化,即 I 很大,由于 R 很小,从而使得 IR 也较小,稳压支路的电压变化量 U 也较小。稳压支路和负载相并联,负载电路也获得了稳定的电压。
  电路的实质在于,较大的 Ui 所导致的较大的 I 变化,通过一个很小的电阻 R,转变成了一个较小的 UR 变化。同时为了得到指定的稳压电压值,需要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恒定的电压源 US。
  为了简化讨论,可以认为 ,从而
  是一个很小的值。
  2 稳压电路的建模分析
  2.1 简单稳压电路的建模
  如图 1 所示电路是一个简单稳压电路,其中 R2 为负载,电源 V2 和一个只有 1 的电阻构成稳压支路。电源 V2 的电压值为 5V 即为所需要的稳定电压值。
  并将电源V1 的电压值设置为 8V、10V、12V,即以 10V为中心增大、减小 2V。从万用表可以测出电阻 R2 两端的电压值。电阻 R2 两端的具体电压值和相应的变化率如表 1所示。
  图 1 简单稳压电路
  表 1 输入电压变化率和负载电压变化率
  相比于输入电压±20%的变化率,负载电压的变化率只有±0.04%。稳压系数 S=0.002,具有很好的稳压效果。
  2.2 二极管稳压电路的建模
  从对普通二极管的特性曲线可以看出,对于正向导通部分,在一个很小的信号变化范围内,可以将其等效成一个电阻。
  图 2 普通二极管的稳压模型
  由于曲线斜率很大,等效电阻 rD 是一个小电阻。同时由于二极管导通压降的存在,所以在正向导通(硅管 0.7V、锗管0.3V)的情况下,二极管可以等效成一个直流电源与一个小电阻的串联。
  图 3 普通二极管的稳压电器 因此,将二极管与负载相并联,也能起到稳压效果。但由于二极管导通压降很低,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将多个二极管串联在一起。如图 3 为二极管稳压电路。5 个二极管串联,均正向导通,因此电压稳压值为 5×0.7=3.5(V)。
  改变输入电压 V1 的值,在 8V、10V、12V 时,负载电阻 R2的电压分别为3.316V、3.424V、3.484V,也起到很好的稳压效果。
  2.3 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的建模
  对于稳压二极管,从其特性曲线的反向击穿部分可以看出,在一个很小的信号变化范围内,可以将其等效成一个电阻。
  由于曲线斜率很大,等效电阻 rD 也是一个小电阻。 用稳压二极管组成如图 5 所示电路,其中稳压管的Vz 为5V,即为电路的稳压电压值。
  改变输入电压V1 的值,在 8V、10V、12V时,负载电阻R2的电压分别为 4.982V、4.986V、4.99V,起到很好的稳压效果。 3 结语简单稳压电路、二极管稳压电路、稳压管稳压电路等三种稳压电路,虽然具有不同的形式,但通过建模可以看到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电压源”串联一个“小电阻”。通过小电阻的作用,将大的电流变化转化成小的电压变化,从而实现电路的稳压。
  参考文献:
  [1] 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第五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卢艳红. 基于 Multisim10 的电子电路设计、仿真与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朱里奇(1973-),男,湖北监利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