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寻求“高效初中信息课堂”的切点 —— — 初探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

热度0票  浏览110次 时间:2020年4月08日 10:42
熊剑霞
(扬子洲学校 南昌市 东湖区 330077)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它的教学,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根据初中信息课的现状,本人认为高效初中信息课堂”的切点就在分层教学。笔者从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经验出发,从学生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课堂分层设计、教学评价分层设计四个方面对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课堂分层;课堂分层科学理论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教学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非常重视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老师一样教,而学生学习效果却有较大差异。由于学生自身家庭条经济条件、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自身兴趣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学生计算机操作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笔者提出分层教学的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教学过程,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 学生分层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以学生主体, 因材施教。笔者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基础上, 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设置不同的小组。
例如,将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弱,对基础技术的把握和理解有所欠缺的划为基础组;计算机操作能力处在中等水平的、有积极主动和自觉性的划分为提高组;将那些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强、爱好计算机、接收能力强的学生划分为创新组。同时, 老师上课时重视每节课学生的表现并给出评价。随着学生计算机水平改变,学生所在的小组也要及时进行调整, 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小组。教师对不同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做到因材施教。
(二) 教学目标分层
学生分层后,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应不同,教学目标应基于学生的层次进行分层。对基础组的学生来说本人制定的教学目标为采用强化基础知识练习的方式, 达到独立操作的目标;针对提高组的学生,本人制定的目标则要在基础上进行拔高训练, 不仅要求把握基础知识, 还要求举一反三;对于创新组来说,本人制定的目标是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 强调在实际操作中的灵活运用,重在理论联系实际。
(三) 课堂分层
课堂分层教学是现在信息课的趋势。 教师可以先进行课程的理论知识讲解,然后利用任务驱动法,结合不同组的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任务, 对不同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对于基础组学生,要求他们熟练运用课堂讲授的基础知识, 并做强化练习, 巩固知识;对于提高组来说, 对基础知识熟练把握的同时, 要求进行一定的变化训练, 提升能力; 创新组的学生, 可以为其准备一些特殊的、具有提高意义的难题,用来开阔思维, 锻炼能力。
笔者把信息课堂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基础讲解,领进门的层面
要求学生熟练运用课堂讲授的基础知识, 并做强化练习, 巩固知识。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操作。基础组的同学相对操作能力弱些。我在课堂上运用“伙伴教学”法 ,让能力强的创新组的学生给他们当“小老师”,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教互学,以便促进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其实,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学习条件、理解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而造成的,只要给予他们适当、适时的帮助,再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信息技术课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小老师”的出现,帮老师解决了部分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教师讲授完后, “小老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个层面:能力提升,个性塑造层面
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利用任务驱动法,给不同组的学生布置任务,将大部分时间回归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让学生学会沿着自己的特殊道路去翻查、探究工具软件的某些功能,形成自己的一套使用操作习惯,塑造出不同于其他的个性,以应付自己的应用需求。课堂上,除了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外,要求进行一定的变化训练, 提升能力。提高组的同学虽然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某个工具软件,但每个软件都有许许多多从来不曾走到的角落,有许许多多从来不曾使用过的功能,我要求学生寻找和探究每一个角落,翻查每一层菜单,然后对软件进行自定义设置,形成自己的操作习惯。
第三个层面:培养创新能力,信息文化内化层面
对创新组的学生, 课堂上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些特殊的、具有提高意义的任务, 用来开阔思维, 锻炼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上课时,我让创新组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导那些操作能力差的同学,布置任务时,创新组的任务往往都是要合作完成的,这种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高级认知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当今社会很多东西需要与其他人合作完成,能一个人单独完成的越来越少了,因此协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学校还组织了计算机3D打印社团和计算机奥赛社团,我鼓励创新组的学生加入到这些社团。在这些社团里,爱好计算机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合作,通过足够时间的对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和对信息环境的接触,获得对信息环境中社会、伦理、文化的一般性了解和认识,个人的信息运动成为自然而然的需求,信息技术文化内化为个人的自然意识和自然需求。如网络道德的意识、网络法规的意识、登录的需求、搜索的需求、下载的需求等等。
这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第一反应就是在信息环境中寻求帮助,而且总是能够选择最佳的途径获得有效的帮助。当然,这个最佳途径是指从互联网、图书馆、教师、同学等等在内的所有信息环境中选择的最佳途径。
基础的领进门和提高后的个性塑造是达成信息文化内化的基础,而信息文化内化是基础的领进门和提高后的个性塑造的本质升华,三个层面相辅相成。
(四) 教学评价分层
由于进行了学生分层,课堂分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应该避免采取统一的标准。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状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要及时进行评价。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关注学生的情感、学习的态度,并积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既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又要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的因素。 针对基础组的学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肯定他们的进步,激发信心, 调动兴趣。对于提高组,教师应在给予他们正面评价的同时, 指出他们能力的不足, 敦促其改正缺陷, 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对于创新组的同学,教师应高标准严要求, 要求学生更加谨慎和仔细的运用技能, 不断打磨他们的能力, 要求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竞争性。本人在教学中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从别人的评价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评价他人中发现美。学生通过评价后了解到本节课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每节课评出优秀作品供全班同学共享—— — 学习、借鉴,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创新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现代与未来的教育,信息技术课堂不仅是教的课堂,更是学的课堂。信息技术教师要找到高效初中信息课堂的“切点”,必须依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在课堂上,信息老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 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差异, 因材施教, 进行资源合理化分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打造高效初中信息课堂。■
参考文献
[1]陈萍.略谈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与实践[J].教育科学 (引文版) 2017 (10) :77.
[2]杨晓宁.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J].学周刊, 2017 (9) :49-5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