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经济论文 >> 经济其它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区际生态补偿的价值基础与评估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来源: 中国论文网    发布者:赵云名
热度0票  浏览127次 时间:2011年8月16日 10:27
【摘要】 作为公共产品的生态资源环境具有投入产出的外溢性,区域生态资源环境变化与相关区域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但如何促使环境受益地区对付出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进行合理补偿,关键在于进行科学合理地定量。即通过区际生态补偿标准的确立与核算为现实中的生态补偿提供实际可操作的价值估算依据,增强生态补偿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情不一,因此,唯一的生态补偿计量方法并不实际,应该在一定的指导原则和模型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各资源环境承载区的实际,研究探索定量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评价体系。经济论文发表
  【关键词】 区际生态补偿 价值基础 价值评估经济论文发表
  经济论文发表
  一、资源环境价值
  资源环境具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法律属性。自然属性包括天然性、有限性与稀缺性、生态性和区域性等。经济属性包括具有使用价值、能够以货币计量和具有可收益性等。法律属性包括资源资产产权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性,资源资产的使用权可以依法交易等。资源环境价值是生态资源环境经济属性和法律属性的体现,是资源环境的直接价值。实现区际生态补偿的基础首先即在于资源环境的价值,这是因为对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靠对资源环境的价值进行评估。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及整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马克思认为,“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基于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如果它(指自然资源)本身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那么它就不会把任何价值转给产品。它的作用只是形成使用价值,而不形成交换价值,一切未经人的协助就天然存在的生产资料,如土地、风、水、矿物中的铁、原始森林的树木等,都是这样”。应该说,这种看法是受制于马克思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并且,就劳动过程而言,显然,仅有活劳动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拥有除劳动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才能进行现实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能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其中,包括土地、资本、技术、信息,以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因而,财富、效用或使用价值的源泉是多元的,是所有或全部相关生产要素直接创造和构成的。但许多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却对这一认识加以明确化,即认为处于自然状态下的资源环境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天然产物,不是人类创造的劳动产品,没有凝结着人类的劳动,因此没有价值。由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前苏联以至我国建国之初都把自然资源视作“无价”,形成“资源无价、原料低价、产品高价”的怪圈,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环境与其他有用物品一样,都具有使用价值并且应该是有价的。
  效用价值理论是从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角度来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效用价值理论在19世纪60年代前主要表现为一般效用论,自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表现为边际效用论。从一般效用论的角度来看,效用是价值的基础,有效用就有价值。自然资源环境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功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人们不同的需求和欲望——有水、阳光、空气人类才能生存,有各种矿产能源林木人类才生活得更好。因此,对人类来说,自然资源环境是有价值的。边际效用论者从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估价引出价值,并且认为价值量取决于边际效用量,即满足人的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商品的效用。价格则是买卖双方对物品的效用进行主观评价、彼此竞争和均衡的结果。因此,各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就应该等于他们的边际效用之比。
  从经济学的角度,环境价值可由环境质量变化引起人们福利变化来衡量。当环境质量改善时,使人们的经济福利增加,产生了环境效益。反之,当环境质量恶化,产生环境损失。对于人类而言,有效用(价值)的是耗竭性资源,特别是不可更新资源。空气、阳光和水等非耗竭性资源由于数量无限,使人的欲望可得到完全满足即达到欲望饱和状态,这意味着欲望强度递减到零,从而满足该欲望的物品效用(价值)也完全消失。但必须看到,耗竭性资源却存在着绝对数量的有限性,并且由于人口和生产活动的增加、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行为,使资源环境出现了短缺现象;更由于时空分布的差异,导致在不同区域不同时点上会出现资源环境的缺乏。人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欲望不能达到饱和状态,并会随着资源环境的绝对和相对的缺少而增大欲望。因此,资源环境对人而言是有价值的,当然,其价值量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因对不同主体效用的变化会有所变化。
  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一种间接价值。生态系统的正外部性、非排他性等属性,导致对生态资源环境的享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免费搭车”的问题。区际生态补偿就其实质而言乃是对一区域生态正外部性外溢的一种补偿。外部性原理和公共产品理论是认识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其价值包括资源环境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主要是资源环境价值,而其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的生态服务价值往往被忽略,但实际上环境对人类而言,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要远远大于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上讲,补偿标准应介于资源环境价值与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的价值之间,但实践中,补偿标准的设置更趋近于资源环境价值,往往导致补偿不足。因此,可以在资源环境价值与生态服务价值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中间值。
  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环境与生态显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混合资产(Composite Asset),它提供了支持生命的体系并维持人类生存,也提供生产商品的原料及能源,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与利润来源(Hussen,2001);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还体现在直接供应了人类消费,如保护土壤肥力、净化环境、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等。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概念框架工作组报告《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评估框架》(2003)中指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效益,这些效益包括供给功能(如粮食与水的供给)、调节功能(如调节洪涝、干旱、土地退化等)、支持功能(如土壤形成与养分循环等)和文化功能(如娱乐、精神、宗教以及其他非物质方面的效益)。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功能是有区别的,评估时应避免重复计算。生态系统提供的是服务还是产品也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必须加以关注。此外,还应区分由生态系统直接提供的服务与通过人类干预后提供的服务,通过这种区分可以使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方了解他们所获得的是哪一类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因其影响范围大小有别:规模较小的区域级生态服务,如小流域生态保护所提供的水质调节;国家级生态服务,如大面积、跨省域的流域、森林、湿地等;国际级生态服务,如全球生物多样性、国际水域及大气保护等为全球提供的共同利益。人类在获得生态系统的这些服务价值时,必须在生态系统能有序自我恢复的范围内,否则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人类发展历程上,因为对自然生态系统利用过多、改造过大而带来生态平衡被破坏以至影响人类生存安危的事例层出不穷。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了较大损害,也威胁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才能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成为人类构建一个适于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充分必要条件。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纷纷针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保护与恢复制定了补偿计划。其中最常见的是生态服务功能补偿,即PES系统(payments for ecosystem)。生态系统服务补偿是指由生态系统服务的受益者对提供者进行补偿,这里所提到的补偿通常是指经济补偿。生态系统服务补偿原则是对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一种补充,这一措施包含着界定生态功能与服务,量化这些功能与服务,支付安排的方式及引导生态补偿的驱动力等三大基本要素和公共支付、市场导向的补偿等两种方式。
从当前我国国情来看,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较大的区域空间差异。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提供了大量的资源环境“产品”,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资源及能源,还包括各种生态服务功能,以支撑东部经济发展。作为我国江河源头、水土流失敏感地区和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西部地区为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了极高的物资成本、劳动力成本和机会成本。而东部发达地区作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享用者,并没有付出多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成本。这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与受益在区域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投入不对等,导致不同区域在生态环境利益分配上的严重失衡,打击减弱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供者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区际生态补偿方式来调整生态服务提供者与受益者之间的环境利益关系。从国内外的实践探索来看,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是可以评估和量化的,而且也形成了一些测算标准和方法,这为生态补偿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当然,也不仅仅是东西部之间如此,在相邻省市区之间,生态系统服务的施与得更为明显,不同区域可以通过协商合作来体现区际生态补偿。
  三、区际生态补偿的价值评估
  基于对资源环境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析,可以建立区际生态补偿的总体计量模型。从经济上讲,必须在对特定区域的区际生态补偿中,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环境固有利用价值与生态环境价值P0,以及对受破坏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重建以维护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治理性补偿Pc。
  自然资源的价值P0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然资源本身的内在价值P1,二是人类投入劳动改造自然资源所产生的价值P2。即P0=P1+P2。
  生态补偿不仅指生态资源的本身内涵价值P0,也包括了环境污染破坏者对受到破坏环境进行综合长期治理所花费的代价Pc。即生态补偿总额P=P0+Pc。该公式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不同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区际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区际生态补偿措施实施的难点。目前,资源环境滥用的问题很严重,主要由于缺乏合理的资源环境价格体系,特别是区域资源环境价格差别较大。因此,应该在区域层面上协调核算资源环境价格,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这种制度应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效益的需求水平间寻求平衡点。区际生态补偿涉及到不同区域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定位,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生态价值不同的购买体,而且还涉及到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同损害者。不同性质的生态补偿所涉及到的补偿范围、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方式以及补偿标准都会有所不同。具体来看,区际生态补偿金的核算涉及到地方政府、民间团体、企业、居民等多个利益主体和国家财政部、环保总局、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多个部委,并且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生态补偿涉及的问题差异较大,因此要确立一个唯一的生态补偿金计算方法既不科学也不现实,针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区际生态补偿,必须区别对待,分类解决。现有的生态补偿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客观评价法OVA(objective valuation approach)和主观评价法SVA(subjective valuation approach)。客观评价法是基于客观的市场价值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的估算,一般比较常用的有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主观评价法是基于一定人群的主观评价来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的估算,一般常用的是条件价值法、旅行费用法。表1对生态系统价值主要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注:本文系黄寰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区际生态补偿论”(批准号:10FJL002)、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ZR0052)、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项目(XHJJ-0910)、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重大委托项目(SC09W036)、成都市科技计划项目(10RKYB057ZF-023)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了“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59.
  [3] 程恩富: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J].中国社会科学,2007(1).
  [4] 夏业良:边际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基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9-30.
  [5] 李琳:生态服务补偿: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看法和实践[J].环境保护,2006(19).
  [6]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5).
  [7] 宋蕾: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内涵探析[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6).
  [8] 曹明德:生态补偿让环境从“无价”到“有价”[N].光明日报,2007-04-04.
  [9] 陈海、康慕谊:森林旅游资源价值核算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03(3).
  [10] 欧阳志云: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5).
  [11] 刘玉龙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