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析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来源: 中国论文网    发布者:汤玉兵
热度0票  浏览135次 时间:2011年8月03日 13:55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问题 对策 学术论文发表
  论文摘要:通过对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关系的论述,提出了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对当前学校终身庠育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学术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一、终身体育
  
  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提出终身教育观。随后,日本教育者提出了“生涯体育”的观念,“终身体育”一词便在国际上应运而生。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一辈子都要接受体育教育和参加体育锻炼,使体育真正成为人生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为人们提供了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学校体育当然要为终身体育服务。每个人在运动能力上存在差异,有遗传因素,也有其它方面的原因,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要深刻地认识到健康总是与长寿联系在一起,长寿又是与幸福联联系在一起,是造成福子孙后代的宏伟工程,学校体育充分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在提高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当今社会对人体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活动,将影响人的一生的体质与健康。因此,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反馈的意识以及自我锻炼、自我控制和终身进行体育的能力,使学校体育在青少年身上所产生的影响持久地发挥作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要终生身心健康,延年益寿,需要坚持长年的体育锻炼,而影响终身体育的因素是很多的,除受个人体育观、社会责任感,自我锻炼能力等主观因素影响外,其中教育因素对终身体育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下处在身体正常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生道路中最宝贵最有特色的黄金时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期,这个时期教师的言传身教起表率作用,适宜的教材、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传统体育项目,良好的场地器材,将对学生的体育观、体育兴趣的形成和锻炼习惯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据调查,凡大学期间体育成绩优良,有明显的体育爱好,有锻炼身体习惯的人,在中老年时期较好的体育再认识能力。从而完成在终生体育项目的转移,这充分说明中老年人从事终身体育的态度和项目,与学校体育教育有密切关系。
  (二)在学校期间又是人的一生中接受传统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体育课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开到大学二年级,共有900多个小时,如果有条件的中小学,每周开设三学时体育课,大学开至三年级,体育课的总课时可达1500小时以上。
  (三)学校体育还为培养终身从事体育的能力,提供了实践环境,拥有免费使用的各种设施,有作息制度保证的足够锻炼时间。学校体育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在身体锻炼过程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这一特点,不失时机地加强主体意识的培养、并进行个别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
  
  三、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青少年时期体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民族体质的强弱,也关系到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地指出了以青少年为重点,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一个人从出生到25岁左右是从事健康活动最有利、最集中、最有保障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受到的体育教育是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正规的、系统的,无论从数量、时间和效果上都为全民体育起到了奠定作用。从终身体育角度来看,学校体育处于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终生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战略重点,学校体育应当而且也有可能通过体育课内外结合的办法,打好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校体育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形成正确姿势和掌握立、走、跑、跳等基本活动技能,这不仅是学生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人才就具备的身体条件,而且也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终身体育的目标是要保持人的终生身心健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终身体育的各个环节增强体质。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学校期间,应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运动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与运动对自己身体的好处和所取得的增强体质的实效,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喜爱,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坚持终身体育。
  体育知识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向导,学生体育实践的实效性和长期性需要有丰富的体育科学知识的指导。因为在校的学生,处在终身体育的中间年龄段,随之而来的中老年阶段所需要的身体锻炼方法和运动技能,应该在学校体育系统传达室授,并经自主地反复实践而掌握,为成年后合理选用运动手段锻炼身体提供条件,以备终身享用。  四、当前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校终身体育教育的现状不能适应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终身体育的观念还很淡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终身体育都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一方面是因为对终身体育的宣传与引导不够,更主要的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中只注意了身体方向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锻炼能力、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是有益终生的事情。(二)体育教育的内容不能适应现代的发展要求。我国体育教育的内容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而现代体育正向着娱乐、休闲、健身(健美)和探险等方面发展。现行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难以适应这种需要,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有调查资料表明,在校学生中60%的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只有17.5%的人体育锻炼方法是来自学校的体育教育;只有30%的人常用的体育锻炼方法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学生对体育课只是被应付,缺乏积极参与的热情,因而很难成为其热衷一生的自觉行动。
  (三)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等条件的限制。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对运动领域的拓宽,场地、设施、器材等到条件限制了更广、更多体育项目的开展。现有的常规项目已很难满足学生广泛的需要,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课下自觉锻炼的自觉性。有限的项目选择,影响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这种状况,对终身体育运动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四)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教学中的规范化、程序化,有利于维护课程的统一。尤其是把体育课程列入学习成绩总分(此处仅指中学而言),保证了学生体育课的出勤率,对体育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终身体育教育已成为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要加强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为其一生的体育锻炼打好基础。针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尤其是终身体育教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工作。学校要发挥体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宣传与引导。教师要把搞好终身体育教育作为责无旁贷的重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合理确定和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活跃体育课气氛,增强运动的趣味性,健身性和娱乐成分。
  (二)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多向学生灌输有关运动常识、营养与保健、卫生与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其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其终身健康的益处所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和爱好等情况,在全面锻炼的原则下指导学生培养某一方面的专门技能,作为其坚持一生的基点和支柱,形成保持一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四)加大体育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认真解决体育运动场所、器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加体育项目,拓宽体育活动领域,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尤其不能再拘泥于原有的竞技类项目,要有意识地向休闲、健身(健美)、娱乐类体育运动内容倾斜。
  
  参考文献
  [1]林诗娟:论终身体育[J].
  [2]王则姗:终身体育研究[J]
  [3]于长镇:试论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J]
  [4]刘光肃: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