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统计方法的文献分析

热度0票  浏览342次 时间:2011年3月22日 16:06
【摘要】  本文对2001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影响因素及其统计方法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发表论文代理
【关键词】  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率;文献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各高校都在大幅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就业率制度(包括就业率统计制度、就业率公布制度、教育评估与就业率相挂钩制度等)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也由于在责任归属、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方法、统计渠道等方面存在不足,产生了许多的矛盾和问题,甚至出现了少数高校的就业率造假现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许多学者的思考与研究。本文对2001-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因素、统计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对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文献概况

  1.1 论文数量

  通过中国知网中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主题对 2001-2009年的文献进行检索,2001-2009年共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影响因素及统计方法的相关文献129篇,文献的年份和数量见表1。表1 2001-2009年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影响因素及其统计方法等文献的统计

  1.2 论文作者

  对第一作者统计发现, 129篇论文中,127篇论文的作者来自高校,另外的2篇论文作者分别是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和在读研究生。这说明,高校在毕业生就业率制度的研究中处于主体地位。在这129篇就业率制度相关研究论文的作者中,只发表过1篇此类文章的作者有125人,占作者总数的96.9%,远远超过洛特卡定律60%的临界值,这说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这一主题的研究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

  1.3 论文主题分布及研究方法

  根据统计,在这129篇研究文献中,研究就业率影响因素的论文有71篇,占55.0%;就业率制度综合研究论文有41篇,占31.8%;研究就业率统计方法的论文有17篇,占13.2%。这说明,面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就业率影响因素已成为就业率相关研究的热点。而在研究方法上,这些论文更多的偏重于理论层次的经验性研究,而在实证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少数的实证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如张剑[1]在《试论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评估体系》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的高校就业率统计评估体系进行全面的研究;刘华东[2]在《合作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中,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合作教育班与非合作教育班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资料,采用比较分析法来说明合作教育的可行性。
发表论文代理
  2 研究的主题及其结论

  2.1 就业率影响因素研究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则是人才与社会就业岗位匹配的过程。但是,目前我国的就业制度、就业市场及高校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各高校必须面对的难题。因此,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帮助大学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许多高等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方向。

  2.1.1 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因素 在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的众多教育工作者中,赵琪是首次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学者。她在《关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研究与思考》中 [3],比较系统、完整地指出了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原因:(1) 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和社会需求存在矛盾是根本原因(包括了毕业生大幅增加与社会需求增长缓慢的数量性矛盾、学历层次和专业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高校品牌性矛盾);(2) 社会要求与毕业生自身素质之间的矛盾是主要原因;(3) 社会需要与毕业生择业倾向之间的矛盾是重要原因。而许多学者也认为,我国社会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大,人才就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规范,社会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 也是影响就业率的重要原因。

  很多学者认为,专业设置是影响就业率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各高校在开设(或调整)专业时,必须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作为最主要的依据。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大学不同于一般的高等职业教育, 在学科设置上无法与市场经济完全对接, 总有一些基础学科及理论学科远离市场经济。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的市场就业率自然要偏低一些。如果我们忽视了大学的学科设置特点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 就有可能被市场所左右, 使大学变成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使大学教育趋向市场化、工具化、功利化[4]。本人认为,后者基于社会文化传播的长远角度对大学的专业设置进行思考,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2.1.2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研究者认为,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第一,以市场为导向, 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 建立起由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地方人事和劳动部门组成的,比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保障;第二,设置合理的专业结构是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是保证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5],也是提高就业率的重要前提;第三,结合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市场人才需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和更新教育思想,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基础;第四,建立健全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同时为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求职技巧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基本措施;第五,加大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是帮助毕业生谋求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的有效方法。

  此外,还有的学者认为,将课堂学习与在公共或私营机构中的有报酬、有计划地和有督导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开展合作教育,也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2]。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结合就业市场、灵活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的重要办学思路。
发表论文代理
  2.2 就业率制度综合研究

  虽然目前我国没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制订专门的完整的制度, 但经过归纳,我们可以把现行的就业率统计体系、就业率公布制度、教育评估与就业率相挂钩制度当作是构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制度的三个基本内容。而思考如何完善、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制度, 使就业率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一所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办学水平,也是众多学者热衷的一个课题。

  2.2.1 就业率制度存在的问题 众多学者研究认为,现行的就业率制度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规范、不科学的地方:(1) 在当前就业率统计制度作用下,教育管理部门加大了就业率在高校教学评估中的权重,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并同其年度招生计划、专业设置、高校评估、经费核拨、新增学位点授权审核等相挂钩,并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把就业率“刚性指标”任务下达到各高校,这样无形中就是把毕业生就业的责任全部推给高校,这是不合理的。在这个功利性背景下,也就出现了少数高校就业率作假现象。(2) 就业率统计体系不规范。(3)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制度中,实际操作中缺乏监督,统计指标有失公正[6]。

  2.2.2 完善就业率制度的建议 对就业率制度进行研究的学者们认为,就业率作为反映高校就业状况的重要数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必须进一步进行改革。经过总结归纳,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合理对待就业率统计结果,淡化就业率的功利性,把高校从就业率压力中解脱出来,让高校正确认识就业率,准确统计真实的就业率,为办学提供参考;二是规范统计机构,建立由当前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社会、学校或非政府中介机构参与的高校就业率统计体系;三是进一步完善就业率统计方法;四是规范毕业生就业信息采集程序,制订就业率统计监督条例,建立切实有效的就业率统计监控调节机制;五是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
2.3 就业率统计方法研究

  现行就业率统计指标体系是2004年教育部在 2001年的指标体系基础上修改的。这种指标体系是宽口径指标体系, 除已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正式工、合同工就业方式外,也将自由职业、灵活就业等就业方式纳入统计范畴。统计的时间有两种,一是截止到毕业生毕业当年的9月1 日,二是截止到当年的12月1日,前者统计的数据为初次就业率,后者为总体就业率。

  2.3.1 就业率统计存在的问题 学者研究认为,现行就业率统计体系主要存在下列4个问题:(1) 统计主体单一, 可信度不高。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数据基本上都是高校自己采集和报送, 容易产生就业率作假现象,影响着就业率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 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 片面追求就业数量, 影响就业率的实效性。没有将专业相关度、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就业层次、供需比例、职业稳定度、职业发展状况、薪酬水平等质量性考察指标纳入体系。缺少这些质量指标, 就会掩盖不同层次学校不同专业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质的差别,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高等教育模式趋同化[7]。(3) “就业”标准不够科学。现行的统计方法,把到中小企业、自主创业等类型的毕业生都以灵活就业的方式计入就业率,但“灵活就业”缺乏有效的凭证和难于核查,为高校就业率作假埋下伏笔。(4) 统计时间不科学。

  2.3.2 改进就业率统计方法的思路 研究就业率统计方法的学者认为,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的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参照国外经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基础, 社会组织尤其是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为依托的多层次统计机构[8],增强就业率统计公信力;二是将就业与不参加就业两类毕业生分类统计、分类公布,同时要科学设计就业率质的指标,要将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专业相关度、职位层次、薪酬水平、职业发展情况以及就业主体双方满意度等有关指标纳人统计体系,建立“质” 和“量”相关的就业率统计指标体系,增强就业率效用[9];三是建立用人单位引进高校毕业生的登记制度[10],人事局等就业主管部门建立毕业生就业登记网络系统,保证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真实性;四是科学设置就业率统计时间, 注重实效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如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1年内,是个工作稳定性较低的过度期,统计总体就业率在毕业生毕业1年后进行,较能合理地反映出学生就业情况。

  3 存在的不足发表论文代理

  从1999年教育部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起至2009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制度已经实施10年了。在这10年里,许多学者对就业率进行了研究,产生了很多的理论成果。但是笔者认为,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1) 对就业率制度研究作者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少见教育管理部门人员的相关研究论文或资料,说明教育管理部门对就业率缺少深入的思考和研究。(2) 已有研究论文的主题围绕就业率影响因素、就业率制度、就业率统计方法3大类型,题目各异,但内容类同,研究主题缺乏创新。另外一方面,与就业率有着重要关系的社会与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投入与市场经济问题、就业的地域差异问题等却无人研究。(3) 研究的方法较单一。研究者多为经验研究,引用的资料以单一的他人评价为主,自我评价以及不同对象的多角度评价的研究较少,缺少科学的实证性研究。此外, 分析文献还发现,研究者对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借鉴和比较还不够。

【参考文献】
   [1] 张剑.试论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评估体系[J].比较教育研究, 2004(6): 56?61.

  [2] 刘华东.合作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J].石油教育, 2003(5): 8?11.

  [3] 赵琪,陈生生.关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7): 34?35.

  [4] 巴玉玺.大学生就业率的理性分析[J].交通高教研究, 2004(5): 29?34.

  [5] 荣壁德.高校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J].继续教育研究, 2002(4): 65?66.

  [6] 温晓慧.对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思考[J].中国统计, 2006(6):27?28.

  [7] 张春霖. 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9(6):81?84.

  [8] 孙宝玉,程文浩.中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公布体系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6):61?62.
发表论文代理
  [9] 张春霖.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政策[J].发展研究, 2006(10): 118?119.

  [10] 施宏开,王元璋.改革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20):8?1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发表论文 教育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