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工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现状与思考

热度0票  浏览465次 时间:2014年8月28日 13:57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现状与思考
纪伟宁 白城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摘要: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它正以强劲的势头介入我国的热点公共事
务。了解我国网络舆情发展现状,对舆情热点进行有效预防、引导与监管,有助于促进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情;主流媒体;网民
公元 2003 年,被人称为“中国网络媒体元年”。在这一年
中,发生了两起重要的网络舆情事件:一起是广州的“孙志刚收
容事件”,另一起为哈尔滨的“宝马撞人案”,这两起事件被媒
体报道之后引起了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中的热烈讨论,前者最终
使得延续了几十年的收容遣返制度被废止,而后者则导致了黑龙
江官场大地震。此后,互联网开始逐渐介入中国社会的热点公共
事务。
一、我国的网络舆情的现状
(一)主流媒体由作壁上观变为积极引导
互联网盛行以来,国内外的每一起重大事件,几乎都会引起
网民的热议与激辩,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最初,国内的部
分主流媒体针对重大事件,在经过如实报道和简单的事件分析之
后,通常会选择沉默以对来赚取新闻的点击率,主流媒体的漠视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网络舆情朝着负面与偏激的方向发展。2004
年,舆情工作首次见诸中国共产党中央全会工作报告,中共十六
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强
调: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至此,主
流媒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网络服务的要求与协议,实行发
帖、评论、敏感词等的监管,对重大事件进行详细解读与引导,
积极宣传国家的政策、法令、法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扬民
主、科学、环保等理念。
(二)各级政府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公开与澄清
通讯手段发达带来了热点现象的炒作、民众热情的高涨、主
流媒体的问责,网络舆情的突发对各级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形成
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考验。各级政府在经过最初的“出现问题,解
答问题,处理问题”的被动局面之后,开始积极调整行政手段,
探索新的服务方式,纷纷开通“网上问政”、 “网络办公”和“政
府微博”为群众答疑解惑,疏导网民的不良情绪;在微信大行其
道的今天,部分行政审批部门甚至设立了“办公朋友圈”来及时
发布信息,处理问题。
(三)舆情焦点由虚拟热议走向现实世界
在危机事件中,舆情传播呈现出由虚拟向现实扩散、由态度
向行为转化的趋势。人们将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事情求助于虚
拟网络, 制造舆情焦点产生大范围影响, 进而督促职能部门解决。
一旦他们的诉求在网络上仍得不到解决,在网络推手的操纵和不
良舆论的影响下,形成网络暴力,在好事者的挑唆下,人们在不
理智时,将这种网络暴力畸变为现实暴力,可能会作出偏激性或
者攻击性的行为。如 2012 年接连发生的“青岛种树事件”、 “什
邡事件”、“启东事件”等。
(四)网民态度由盲目偏激趋向理智谨慎
在网络信息量以几何数字增长的今天,虚假新闻、网络谣言
与客观事件同时充斥在网络虚拟空间。当一个热点事件爆出来
时,总是有人不假思索、不问真实性地盲目跟风,发表缺乏理性
的、情绪化的言论,甚至引发骂战,从而制造出有害舆论,形成
网络暴力。这些负面的舆论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和破坏性,被别有
心机者利用进而传播虚假信息,散布反动言论,妨害社会秩序。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关于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
法规,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网络阵地,积极引导舆论动向,掌握
网络话语权。在法律约束和宣传教育的作用下,我国网民开始明
辨是非,使用的语言渐渐文明,遇事能够刨根问底、追求真相,
心态一点点成熟,素质一步步提高,追逐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传
播社会正能量。
二、对我国当前网络舆情的思考
在网络时代,几乎家家有电脑,人人有手机,每个人都是麦
克风。在舆情速度传播快、影响巨大的今天,我国的舆情现状有
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一)网络舆情管理的重点在哪里?
现实生活是网络舆情的根基,舆情或来自于真实事件,或来
自于谣言;而网络舆情的爆发,又会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
影响。由于舆情本身就难以控制,管理部门无法准确预测哪一个
事件会导致舆情,它会在什么时间爆发,它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
影响, 所以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重点, 我们不妨借鉴古人的意见,
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
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对网络舆情的管理要重在引导。各级管理部门都要重视网络
舆情所折射社会百态,对于那些反映问题情况的,能够处理的问
题及时处理,不能够处理的问题要积极与群众协商;对于那些释
放情绪、表达意见的,要及时把握言论风向标,强化主流舆论,
只要言论不违反法律、不涉及国家安全、不宣扬反动思想或低级
趣味,都要给群众抒发言论的平台。
(二)网络舆情如何具体管理?
首先,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研判与预警机制。政府对网络
舆情的研判与应对能力,既是执政能力的有机构成,也是执政艺
术的体现。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测、分析,从而把握舆情走向并作
出预警便是“网络舆情监测”;其次,要建立舆情联动应对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舆情联动机制的工作领导,制定详细
而周密的联动阶梯预案, 及时处置网络突发事件, 抢占舆论先机;
最后, 要建立信息交流发布制度。 坚持从 “网上来” 到 “网上去” ,
建立网上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推行官方微博,及时做好网上信
息发布,满足人们对公共信息的需求,交流社会热点的看法,增
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把握能力和引导能力,抢占舆论引导先机和
主动,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失实谣言和攻击性言论在网上
的传播空间。
正视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重视思想意识的引导和伦理道德
的宣扬,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
绪的工作,才能使网络舆情成为党和政府了解群众所想、所急的
强大工具,才能确保互联网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舆情信息汇集分析机制研究
[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哈尔滨 黑龙江 互联网 中国社会 白城市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