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工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谈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模式

热度0票  浏览107次 时间:2019年3月25日 09:55
  摘要:基于中国农村土地利用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现象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景观建设的需求,本文对生态型土地整治的涵义以及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四种生态型设计基本模式,探讨了土地整治后的生态维护,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模式 生态维护 建 议
        0 引 言
  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同时使许多优质耕地被占用;在农村则出了大量空心村、房屋闲置或废弃,农村基础设施差、水源污染严重,乡村景观受损、人居环境质量差等现象。所以,土地整治已经是必然趋势了。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农村土地整治、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等工程,使农村耕地现状有所好转,在以后投入资金将进一步增加。这些政策和行动计划自然对中国农村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具有重大意义,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过程中,由于没有适合的模式,也缺乏生态景观理论和技术指导,如果管理和建设人员业务水平又达不到很高的水平,就会导致新农村建设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比如,农民安置点俨然城市小区,高层、多层兵营式分布,文化、体量和色彩严重不协调;有时候没有更好的利用当地地形、水系和生物等的特征,没有考虑到其构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还会出现由于没有理解到位“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树成行”的标准化建设,单纯以推土机式对土地无节制的过分改造,一般都会轻视循环、共生,才会出现大量沟渠路被过度硬化,小树林被无辜砍掉,水塘被无情填埋,河流被生生拉直的情况,严重影响我们地域文化的生物、生态和生活的乡土风貌的质量。在这些现实题下,进一步展开讨论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的模式。
  1 生态型土地整治涵义及研究意义
  瑞典植物学家 G·蒂勒松 1921 年首次解释生态型理念:“生态型是基本的生态单位,是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是与特定生境相协调的基因型群;生态型是由气候、土壤、生物或人为活动等因素引起的,生态型的分化也是物种进化的基础。”
  现阶段一些地方虽然在开展各种土地整治工作,但还是单纯解决耕地“占补平衡”或建设用地指标,所用规划设计却忽略了生态效应,更别说切实按照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原理,把土地整治放到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统一大系统中去考虑了,所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必须受到重视,加以控制,才不会有更多的土地被破坏,才能保持原来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稳定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生态系统平衡,避免出现农村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和环境恶化的情况。因此生态型土地整治是必然趋势,以生态学、可持续等理论做为指导,切实做好全面统筹、综合协调土地整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手段有利于维护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平衡,是达到农村土地和谐、高效、持续发展目的的重要途径。
  2 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基本模式
  土地整治包含于农业景观范畴,景观包括所有可以被人所感知的地貌特征,是由区域中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历史文化等要素所形成的特定地域风貌。这些形成是人与自然活动及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生动的体现生态、经济、文化和其他多种社会功能,土地整治也可以看做是宏观和微观相综合作用的资源再配置过程。土地整理的同时,也会相对应进行土地利用结构重组,尽量在原来基础上,更新各要素的结合,得到重新组合,才能保证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土地整治规划可以看做是宏观层面上对土地的调整和整理,是对空间格局的布置,生态设计则是在空间格局确定的基础上的微观调整,这种调整是一种应用生态学原理的设计。土地整治四大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应秉承低成本高效益、易于管理维护的原则,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和乡土景观设计手法,进而营造健康、可持续的景观生态系统。
  (1)河渠设计模式
  河渠生态工程建设应在保持河流自然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保持其纵向的蜿蜒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更有利于构建多功能多级给排系统。在模拟自然河流生态系统时,为了减少或者阻止农田养分流失,可以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水道生态修复和自然驳岸,可以有效提高河流的自我修复功能,更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2)防护林设计模式
  农田防护林建设应该有效利用乡土植物,一定程度上模拟地域自然植物群落,尽可能增加绿色植被,并且重视恢复自然植被斑块,同时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当增加绿色廊道和分散的自然斑块、灌丛等,建立有效的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防护林体系。
  (3)道路设计模式
  道路生态工程建设包括很多方面,生态道路建设、生态防护坡工程、路边植被营造和优化不同等级道路生态网络。建设路面时,最好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态型道路建材。布置排水沟或者开展路边绿化带及缓冲区植被建设时,应做好选择,尽量仔细对物种进行筛选,还可以对自然群落模拟设计和路域生态模式设计,达到保护原有的灌溉体系和水网系统的目的;桥涵设计时,应考虑到水文水流特征,去设置生态桥梁涵洞和生态通道,尽量降低公路对自然的影响;设置缓冲带也是必要的,可以有效降低道路对沿线居民区、土壤、植被、水质的不利影响,切实做到结合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进行造景美化及环保型标识设计。
  (4)农田景观设计模式
  应恢复因修路或者建筑破坏的田埂、路边、沟渠旁的农田,边界地带应该重新种上自然植被或豆科等绿肥植物。为进一步保护生物多样性,可在道路、池塘、村庄等周边设置缓冲带,一方面也起到了增加农田景观生境连通性的效果。应该适当,合理的安排农田生产、附属建筑、标识等基础设施,使布置更规范,让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周围景观更加协调。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通过分析了中国目前生态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更应该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生态理念融入土地整治是必然的,也是今后整治项目中不可缺少的。
  在这方面,我国的一些项目已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另外,也可以从规划设计、项目施工和后期维护等方面,对相应环节进行细化,制定相关的导则或规范。
  建议:(1)在设计模式阶段必须体现生态内容,在规划设计方案中添加生态理念,增强相关领域的专家队伍,同时使设计方案细化。(2)施工阶段生态措施必须落实,充分体现生态建设内容,施工阶段很重要,在土地生态系统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3)加强后期维护阶段的工作,是保证项目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内容,改变作为目前最薄弱的环节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冯文斌. 基于生态环境视角的土地整治规划及其规划环评研究[D].南京大学,2013.
  [2]高婷婷. 土地整治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谷晓坤,刘静,张正峰,蔡梦婉,刘伟. 大都市郊区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2014,06:205-211.
  [4]王思乂.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的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3.
  [5]肖鹏. 土地整治对自然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6]朱虹,赵卉. 论生态型土地整治[J]. 中国房地产,2014,12:60-65.
  [7]温润. 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8]蔡朕. 西南丘陵山区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4.
  [9]石宇.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
  [10]黄威,李淑杰,王极,王雨虹.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03:334-33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