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立志持恒 乐学苦为

热度0票  浏览117次 时间:2013年8月22日 10:31

立志持恒 乐学苦为

——摭谈传统语文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金凌

(楚雄一中,云南  楚雄  675000

  传统语文教育特别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与学中的作用,强调学习动机、志向、决心、毅力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同时认为好学、乐学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立志;持恒;乐学;语文教育

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不仅关注智力因素的作用,而且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立志、持恒的教育,也很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古人把学习者的理想抱负、志趣愿望视为能否学好的关键所在。“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隋,玩岁惕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这是王守仁教育他的学生的“教条”,说明了“立志”是“有成”或“无成”的症结。只要树立了坚定明确的学习志向,就会产生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坚韧的毅力:“志立,则学思从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汉末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徐干)。正因为此,所以学习者要志趣远大:“少年立志要远大”(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履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北宋哲学家,理学家张载);要志趣坚强持恒:“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要立志专一不二:“目不两视而明,耳不两听而聪”(荀子),“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既然立志如此重要,所以必须把它作为教育成败的首要而对待之。王夫子主张:“有自修之心则来学,而因以教之;若未能有自修之志而强往教之,则虽教育无益。”(《礼记章句·曲礼》)立志愿学,教之有益;无志厌学,虽教无益!所以,学贵立志,引导学生树立坚定明确的学习目的,是施教的首要。

    确立远大志向是学好的先决条件,但仅有大志,而无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可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果。所以古人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荀子在《劝学》中写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里讲的就是持之以恒的道理。要长期坚持,就要有吃苦的精神。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从蒙学起,就进行刻苦学习的教育与训练,“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负薪”、“挂角”等勤奋好学的典故就是做为启蒙教材内容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大量的熟读、背诵,反复、长期的大小楷字的练习,严格的属对、诗词格律的训练,各种类型的文章写作,既要长期坚持,又要勤苦奋斗。这是符合学习规律的。

    在进行立志持恒教育的同时,古人也并不忽视让学生“乐”学、“好”学。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教育大师孔子就明确地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的“乐学”主张,这比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1854年在其论文《智育》中提出的“快乐教育”的主张遥遥领先。孔子之后,多少有识之士都曾发表过类似的意见。朱熹强调“乐教”,王夫子主张“蒙养之道通于圣功,苟非其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只有学生“本心乐为”,才能因势诱导,学有所得。王筠在其蒙学教育论著《教童子法》中,从学习心理的角度作了如此的分析:“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王守仁对学习心理以及当时教育中的弊端作了形象、深刻、人木三分的剖析。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他批评了当时那种“鞭鞑绳缚,若待拘囚”的严酷教育方法,主张诱发学习乐趣,“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意志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干音节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他又说:“凡习礼歌诗之教,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育知此,则知所施矣。”(《阳明全书·教约》)“诱之诗歌”,“抑扬讽诵",都是为了激发“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学习有了乐趣,就会产生极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张载)兴趣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是学习的要素,是行为的动力。动力能出成果,只有认识这点,才是“知所施矣”。当代语文教学改革中“乐学”、“美读”等实验,就是上述教育思想在新时期的更新和发展。它说明了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高度重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内驱力量,这是中国语文教育优秀的传统之一。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