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试析高等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热度0票  浏览99次 时间:2010年10月21日 11:05
 论文关健词: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是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语文教师应从教材选编、教学模式、教学原则与方法等方面改革高校语文教学。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在高校中是作为必修课普遍开设的,但是,目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正面临着边缘化的困境。原因在于有些人对大 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忽略了其人文教育的作用。作为一名现代大 学生,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综合文化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综合文化素质则支撑着学生专业技能的提 升和创新。事实证明,现代社会更需要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广泛适应能力的人才。随着社会需求和市场选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显得愈益重要。所 以,我们不应简单地把大学语文教学归结为工具性,而应将它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研究,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教育。目前,在国际 上,汉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很多人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这些国家中出现了“汉语热”、“中国热”现象。而国内汉语教学的地位下降,大学生的汉语能力不强,人文素养亚待提高,这种反差值得我们去思考。应该说,这是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
    笔 者认为,如同高等数学是高等理工科院校的基础学科一样,大学语文应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但是大学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既不是纠正错别字与错误读音,也不是教授申请书、请假条等应用文体的写法,而是如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所指 出的:“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 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大学语文教学应该是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 渠道,是整个人才培养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高校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大学语文教学的改 革。
    高校语文教学的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第一,从教材选编来加强高校语文教学。
    为了适应时 代发展的需要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高校语文课程教材可以选用一些文质兼美的古代诗文和现当代的名家名篇,选编应该进一步提高语文课程的文化品位与 人文价值。同时,应关注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努力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选编一些国外不同时代经典的文学作品。总之,教材选编要强调选文的时代性、人 文性和多样性。
    第二,从教学模式来加强高校语文教学。
    (1)完善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提升的选修课课程建设,形成必修课和选修课有机联系、互为补充的学科结构。如在开设大学语文必修课的基础上,再开设一些“美学”、“文学名篇赏析”、“唐宋诗词鉴赏”等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更新教学方法,调整考试模式。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采用提问、讨论等方法,变过去的单纯灌输为师生互动。考试要以多元方式进行,可采取小论文写作、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模式,改变过去单纯的闭卷模式,以测试学生的理解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主。
  (3)延伸课堂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社团和其他第二课堂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文化艺术实践、演讲比赛、校园辩论赛、读书会、书画展览等活动中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
    第三,从教学原则与方法来加强高校语文教学。
    (1) 坚持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 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要把学生人文素养的提 高寓于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寓于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人文素养的提高与语文能力培养是同步的,绝不是另外“附加”的环节。所以,语文教学 在体现工具性的同时还要体现出人文性。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注重想像和创造性。具体来说,人文性首先体现在价值观上,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其次体现在文化观上,既要关注民族优秀文化,又要主动吸收全人类优秀文化。最后体现在生命意识上,人文性的基石是人性。它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体验,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
    (2) 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课文。经典性的文学作品是常读常新的,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去阅读体会。文学作品可以有多种解释,这正是发挥学生想像力的地方,应给予学生思 想上一定的自由度,提倡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目前这方面的情况不太理想。对学生而言,教师是绝对权威,传统的文化观念和教育体 制就规定了教师这么一个地位。学生很难在教育的意义上成为主体,而只能处于被灌输、被指导的状态之中。这样的教育是不容乐观的。高校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 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大学语文课程为基础,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学精品。在鉴赏文学名篇的同时,也要关注作家的 人品人格。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文学作品不能解读得太死。如果本来是精彩有趣、充满美感的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硬是将它分割肢解,从中心思想、 段落大意、字词句解释,到表现手法、作者意图、时代背景,都进行十分繁琐的分析讲解,有些本是帮助理解原文的辅助性工作,在很多时候反而代替了对文章本身 的阅读。对于语文课程而言,这种解读方法是有待商榷的。笔者认为,应该把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提升到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上来操作。
    (3) 拓展阅读量,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目前,有不少高校语文教师感叹学生读的书太少了,阅读量远远不够。应该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 解,应该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方式,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使学 生充分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不断地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增强人文底蕴。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初探 高等院校 教学改革 试析 语文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