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工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方法分析

热度0票  浏览265次 时间:2014年9月20日 09:29
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方法分析
文/薛宝震(河北省临西县农业局)

【内容摘要】 : 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居于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 玉米的种植面积明显扩大, 同时, 玉米病虫害
引起的损失也随之扩大, 对玉米产量构成了较大影响。 本文对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几种防
治办法。

【关键词】:玉米种植 病虫害 防治策略

1 常见玉米病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
1.1 玉米大斑病
1.1.1 发病特征。 玉米大斑病病原是大斑凸脐蠕孢, 在

18~22℃的高湿环境中, 尤其是多雨连阴天、 多雾时易于发生。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 严重时也会波及包叶、 叶鞘。 发病初期为下部叶片出现水溃状青灰色斑点, 然后沿叶脉向两侧
发展, 形成边缘深褐色中央黄褐色的大斑, 多成纺锤形或梭形。湿度较大时也会使几个大斑合成大片, 且在斑片上形成黑灰色霉状物, 发病无为萎蔫或纵裂。

1.1.2防治方法。 可以使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
50% 甲基托布津 500~800 倍液,50%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雾, 必要时可间隔 7d 再次喷雾。

1.2 玉米黑粉病
1.2.1 发病特征。 黑粉病又称玉米瘤黑病, 可发生于玉米各
个生长期, 但在抽穗期最为多见。 患病部位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初期为病瘤外覆盖白色薄膜, 瘤内水分丰富, 干裂后变成黑色粉状物。 叶片患病多产生豆粒状瘤, 雄穗患病多产生囊状
瘤, 其他部位患病多产生大型瘤。
1.2.2 防治方法。 可选用抗病品种, 及时清理并深埋病瘤, 重
病田可2~3年轮作。 也可使用百功1500倍液, 那斯津1000倍液,
禾果利 1000 倍液喷雾。

1.3 玉米纹枯病
1.3.1 发病特征。 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叶梢、 茎秆, 严重时也会危害果穗。 发病初期为淡褐色、 水渍状斑块, 由基部叶梢逐渐发展到植株上部, 最终在穗苞上形成大块云纹装病斑, 使上部茎叶枯死, 果穗干缩。

1.3.2 防治方法。 可选用抗病品种。 中耕、 除草时剥除基部叶
鞘, 显露茎秆也可减轻病害。 也可在发病初期使用 40% 菌核净、5% 井冈霉素 1000~1500 倍液, 间隔 8~10d 喷洒。 玉米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病残株, 深耕翻土。

1.4 玉米粗缩病
1.4.1 发病特征。 玉米粗缩病是由椿象传播的病毒病, 主要
危害苗期玉米,5~6 叶时患病植株生长减缓, 叶片颜色浅深相间, 不能伸展开, 心叶白绿, 最终腐烂而死。 多数病株节间缩短、粗肿, 不能抽穗结实, 少数植株抽雄穗后轴明显缩短, 雄花果穗
小, 发育不良, 玉米饱粒小或没有饱粒。
1.4.2 防治方法。 可使用 20% 病毒 A 粉剂 700g/hm 2 +20%
高氯氟乳油 300ml/hm 2 常规喷雾, 或病毒必克 450g/hm 2 +48%毒死蜱乳油 300ml/hm 2 兑水 350kg 后常规喷雾, 间隔 3d 再喷 1次。

2 常见玉米虫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
2.1 玉米红蜘蛛
2.1.1 发生特征。 玉米红蜘蛛中的若螨、 成螨可刺吸玉米叶
背组织的汁液, 影响正常光合作用。 被刺吸处呈失绿斑点, 严重时干枯变白, 籽粒秕瘦, 减产严重。 玉米红蜘蛛喜高温低湿环境, 一般在春季气温约 7~12℃时产卵,7~8 月进入害盛期。
2.1.2 防治办法。 可使用 73% 克螨特乳油,20% 三氯杀螨
醇乳油,5% 尼索朗乳油 1500 倍液在叶螨发生在田边杂草、 边行玉米时喷雾防治。 防治麦红蜘蛛的药剂也可用于玉米红蜘蛛的防治。

2.2 玉米螟
2.2.1 发生特征。 玉米螟主要啃食叶肉和未展开心叶, 导致
花叶, 也会在玉米抽穗后钻蛀茎秆, 导致雌穗发育不良, 茎秆遇风易折。 玉米螟幼虫耐寒能力强, 冬季严寒对其影响较小, 越冬基数越大的年份往往田间 1 代卵量越多, 植株被害率越高。 湿度对玉米螟产卵、 孵化有重要影响, 湿度越低, 玉米螟化蛹、 羽化、 产率及成活率越低。
2.2.2 防治方法。 可使用 1.5% 辛硫磷颗粒剂或 3% 呋喃
丹颗粒剂按 1.5~2kg/ 亩在大喇叭口期灌心。 在心叶中期, 可使用含菌量 50 亿 ~500 亿 /g 的白僵菌孢子粉 500g 与过筛煤渣5kg 混合搅拌, 撒于心叶内。 也可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在越
幼虫羽化率在 20% 左右时每亩设 5~10 个放蜂点, 放蜂量为15000~3000 头。

2.3 斜纹夜蛾
2.3.1 发生特征。 主要在 3 龄前取食玉米叶片,3 龄后蛀食雌穗, 导致烂穗。
2.3.2 防治方法。 可使用抖克 1000~15000 倍, 赛尽 1500 倍,
功夫 3000~4000 倍, 金世纪 1500 倍, 千虫克 1000~1500 倍喷雾防治。

2.4 地下害虫
2.4.1 发生特征。 地下害虫主要指蛴螬、 蝼蛄、 地老虎等。 这
些害虫通常昼伏夜出, 啃食玉米根茎、 幼苗, 导致死苗, 断垄, 缺苗。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 杂食性, 常咬断玉米幼苗、 根茎, 被咬植株长枯黄而死。 蝼蛄若虫、 成虫一般在靠近地表处啃食玉米幼
苗, 或开掘隧道咬断幼苗根部, 导致幼苗枯死。 地老虎第十代幼虫危害严重, 主要集中在秋季多雨期爆发。

2.4.2 防治方法。 可使用 40% 甲基异硫磷 1kg 兑水 20kg 拌
种 500kg, 或 50% 辛硫磷 1kg 兑水 25~30kg 拌种 500kg。 没拌种的可以在播种后使用敌百虫 800 倍顺垄灌根, 或使用 50% 辛硫磷 3~3.75kg/hm 2 兑水 6000~7500kg/hm 2 顺垄灌根。
为了防治小麦受到病害侵袭, 当对小麦的三大重要阶段进行高度关注, 分别是 : 返青拔节期 ; 孕穗灌浆期 ; 麦子成熟期。在这三个阶段中, 做好防病工作, 加大防病措施的实施程度, 进而提升小麦抗御病害的能力, 实现高产的目的。

3 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玉米生产也已经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面对玉米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
我们应积极进行虫害调查, 健全植保服务体系, 积极选购优质抗病品种, 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提高玉米品质, 确保玉米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洪刚,鲁新,何康来,王振营.亚洲玉米螟抗寒及低温生存对策[J].植物保护学报,2010(05).
[2]可欣,张秀玲,张宏远,李新,赵宏伟,陈秀杰,姜平,房佳丽.彰武县三代粘虫为害玉米产量损失测产结果初报[J].农民致富之友,2012(24).
[3]余祖文,肖满开,王俊,吴彩玲,何木兰,余夕辉,方向群,陈春秋,李明波,徐进才.2006年安庆地区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昆虫知识,2009(06).
[4]姚丽美,王猛,马佳,张婷,高增贵,陈捷.2011—2012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初探[J].江苏农业科学 ,2013(07).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关键词 国民经济 河北省 农业生产 临西县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