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计算机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试论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思想

热度0票  浏览258次 时间:2016年1月28日 09:49

试论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思想

 

武鹏

(浙江警察学院 社会科学部,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民主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邓小平关于民主政治的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民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是历史上做广泛的民主;最后,民主既不能从真空中构建、也不能一蹴而就,民主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民主建设要在党的领导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步一步地前进。邓小平关于民主思想的论述,对于今天的中国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  民主思想  启示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民主。邓小平的这些论述,明确了民主政治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广大人民充分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同样,也只有民主的充分发展,才有社会主义的发展。

民主的本义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本质上说,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属性,丢掉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丢掉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丢掉了社会主义。因此,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同时,民主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在1987年曾指出:“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我们农村改革之所以见效,就是因为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现在我们要把这个经验应用到各行各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最重要的就在于我们坚持了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正是依靠政治民主化建设,大力发展人民民主,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

民主(democrac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o,它是由demos(人民)和kratia(统治权或权力)两字组成。因此,民主的字面涵义就是“人民的统治或权力”。其后,在漫长的中世纪,民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趋于沉寂。近代以来, 在反对政治专制和绝对王权的斗争中,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复活了民主概念,并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在形式上建立了民主的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指出阶级性是民主的本质属性,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揭露。

民主并不是抽象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阶级统治。民主的字面涵义是“人民的统治”,但在阶级社会中,“人民”只是统治阶级,所以民主实际上就是一种阶级统治形式。在阶级社会里,民主的形式是随着统治阶级的变换而变化的。在资本主义国家,从形式上看,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在民”,而“一人一票、一票一值”的平等权似乎又在形式上肯定了“主权在民”。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和政治的二元化,经济的运行不再受政治的操纵。这样,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虽然倡导公民在政治上的平等,但却没有摧毁现实的即经济领域内的不平等。可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的二元化造成了新的矛盾,即政治形式上的民主和经济实际上的不民主。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在政治领域内,作为政治形式上民主的产物,他们都是国家的公民,是平等的参与者;但由于在经济领域内的不民主,人民群众实际上并不能对政治生活产生直接的有效的影响。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选举制度,也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政权从左手换到右手,广大人民群众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政治权力。

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才能获得真正的民主。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

 

三、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照搬西方那一套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要坚定不移的发展民主。但是,“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前进”。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民主意识的培植,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法制的健全和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完成等都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因此,民主政治建设决不可随心所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邓小平特别强调民主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积极推进,稳步发展的方针。

首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只能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进行。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最根本的原则。邓小平指出:“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 “我们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行”,“如果追求形式上的民主,结果是既实现不了民主,经济也得不到发展,只会出现国家混乱、人心涣散的局面”。邓小平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的思想,对我国整个政治体制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民主要从目前做起,从基层做起,中国目前还不适合搞普选。“比如讲普选,现在我们在基层,就是在乡、县两级和城市一级,不设区的市一级搞直接选举,省、自治区、设区的市和中央是间接选举。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人口这么多,地区之间又不平衡,还有这么多民族,高层搞直接选举现在条件还不成熟,首先是文化素质不行。

再次,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内容,后者是前者的体现和保障。他说:“我们的民主同法制是相关联的”,“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认为,法制不仅仅要保障经济建设,还要首先保障民主,没有民主固然没有法制,但同样,没有法制也就没有民主。因为民主政治建设只有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下才能进行;而且受历史传统影响,我国现实政治体制中还存在重人治轻法治的问题。因此,“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把民主同法制紧密联系起来,是邓小平民主政治理论的一大特色,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也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具体途径。

最后,社会主义民主是要“人民监督政府”、要“多党合作”,但不能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民主作为一种社会管理体制起源于西方,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政治解放”的旗帜下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高度成熟的制度成果。但是,制度有一个历史的惯性,它可以借鉴却不能完全移植,否则很可能导致“南橘北枳”的结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我们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说:“关于民主,我们大陆讲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概念不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当然,如果政策搞错了,不管你什么院制也没有用。”

 

四、关于邓小平民主思想的几点思考

    邓小平的民主理论是在拨乱反正的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起来的。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民主要求。邓小平关于民主思想的论述,对于今天的中国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但笔者认为,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中所包含的以下两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第一,中国也需要民主,民主理念具有普适的价值。民主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人类最早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实践至少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希腊,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实践是人类思考民主问题的源头活水。在古希腊民主的成熟时期,它向人类展示了一幅幅动人的民主画卷。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关于雅典公民政治的千古绝唱。雅典民主固然有其局限性,例如将奴隶、妇女、外邦人排除在公民之外,但它跨越时空,激励着后来人对民主的热烈追求。近代以来,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再次使民主成为人类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尽管民主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百年来,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民主是人类共同的向往,民主是人类对掌握自身命运的一种渴求,民主是对社会成员公平待遇的一种希望。民主在不断成为人类共识的同时,民主政治也日益从理论变为现实。早在150多年前,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开篇就指出:“民主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 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曾经指出:“民主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近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对民主价值的肯定。尽管对于有关民主政治的诸多问题在政界和学界都有相当大的争论,但从长远看,民主政治的最终落实应该是各界人士的基本共识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前提和条件。关于“民主是否需要前提和条件”以及“民主需要什么样的前提和条件”的问题,一直是近百年来中外思想界争讼不休的一段公案。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李普塞特阐述了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主的联系。他假定国家越富裕,出现民主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可能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民主理论。李普塞特之后,许多研究者沿着这个思路探寻民主化的原因,他们把民主化视为经济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的一个必然产物。但是,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经济发展导致不稳定,因而并不会产生民主。到了《第三波:20世纪晚近的民主化》写作的年代,西方学者不得不承认:经济因素对民主化有重要影响,但它们不是决定性的。一般说来,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主存在着关系,不过没有一种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模式本身对民主化的出现是必要的或充分的条件。换言之,民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仅仅是“相关”,而非因果关系。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旗帜性人物胡适,在20世纪30年代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战中,提出著名的“民主幼稚园”理论,胡适认为民主政治是常识的政治,是幼稚园的政治,“最适宜于训练一个缺乏政治经验的民族”。一位日本学者则指出,民主就像是一个玩具,需要在实践中才能学会。

在此,笔者无意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但从二战后拉美以及非洲等许多国家的民主实践来看,民主应该是需要一定前提和条件的。但至于什么是民主的前提和条件就不是本文所能够回答的了。对于这一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邓小平同志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提醒我们,民主并不能在真空中产生,也不能在真空中构建。只有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在进行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时,才能多一些审慎,少一些鲁莽。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2.

[5]江泽民.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