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论毕节师专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研究

热度0票  浏览155次 时间:2010年8月16日 15:27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评价;课程设置;体育教学;教学体系;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过去我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观念滞后,忽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应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教师结构、学生体育基础、运动技能、运动特长和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有机地将体育课程合理设置,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即“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如何改革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使之与世界教育接轨,造就和培养中国21世纪高素质合格人才,成为当前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毕节师专为例,就此问题进行研究。 
  一、现状与问题新 
  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在不断改革与发展,体育课程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终身体育观”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审视我校现行公共体育课程,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1.体育教学观念相对滞后,竞技体育教学观、阶段体育教学观、体质教育教学观在大部分教师头脑中还比较根深蒂固,这些观念已不能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的要求。 
  2.体育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需要,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教育脱节。 
  3.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难以发挥。 
  4.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对学生学习兴趣与爱好方面比较忽视,而且评价标准“一刀切”,采用绝对性评价,导致一些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害怕、甚至厌恶情绪,使得大多数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 
  5.体育课程以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为主,不考虑区域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不能适应我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实际与需要。 
  6.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只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生理负荷,却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化发展。 
  根据毕节师专公共体育课教研室2001年8月25日颁布的公共体育课程年度教学时数计划表来看(见表一至表二),课程设置的内容在一年级主要以体育理论、跑、跳、投、体操、达标素质测验和运动技术教育为主;二年级主要以体育理论、篮球、排球、足球、体操、健美操和武术技术教育为主。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对运动技术的教育,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和达标素质测验为主要目的。 


  二、课程设置改革的理由 
  1.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必须对我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2002年8月6日教育部向全国普通高校颁布了教体艺[2002)13号文件,即《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纲要》要求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对照《纲要》的要求,我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结构、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必须进行改革。 
  2.为适应基础教育必须对我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改革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由此可见,在我国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为适应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体育课程设置的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都必须进行改革。 
  3.现代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的需求,呼唤我校体育课程设置必须进行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脑力劳动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加大,人际交往减少,以及营养过剩等。“许多人也许在一天内用不着挥动一次手臂,一周之内无须将自己的身体腾空一下,一月之内不必将自己的心率达到每分钟100次,一年之内都没有搬运20公斤重物的机会,我们远离各种体力活动”现代社会这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轻松、便捷、舒适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体生理机能退化;二是现代文明的发展,健康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的社会问题。因此,各国政府与人民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类的健康。为了应对人类健康面临的威胁,我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必须进行改革。 
  4.终身体育的教育观念促使我们必须对我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改革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各国体育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力量、耐力与柔韧性等体能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骨折等疾病的危险,同时还可以缓解焦虑、压抑等心理由问题。因此,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必须使他们学会并掌握一到二项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和方法,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为适应终身体育教育的要求,必须对我校现行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 

  三、课程设置的依据 
  1、课程的概念 
  《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众多教育学教材认为,“课程即学科,或者指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科——广义的课程,或指某一门学科——狭义的课程。”我国部分学者认为“课程是指一定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量、质方面的要求,它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也有不少学者为课程下了如下的定义: 
  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 
  2、体育课程的概念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给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义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3、课程设置的目标 
  国家的目标:根据《纲要》的精神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学校的目标:学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要求,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各系部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规范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学生的体能。 
  学校体育专家的意见:根据对我校副高以上的体育教育专家的调查访问,专家们认为:我院公共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竞争能力和创新意识,能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合格人才。 
  社会的需求目标:我们对毕节城区的十多所中小学的校长进行了调查和访问,校长们一致认为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用人单位对选聘人才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除了对毕业生在专业上有一定的基本要求外,对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体育运动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在这方面能力强、素质好的学生将被优先录用。 
  四、课程设置的内容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五条和第六条之规定,对毕节师专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研究如下: 
  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有必修课、基础课、技能课、选项课、理论课、保健课和实践课等。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学校对二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从我校实际出发,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课程设置结合本校场地、器材、教学对象、教师结构等实际情况,将体育课程有机地设置为必修课、基础课、技能课、选项课、理论课、保健课和实践课等多种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育技能水平,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容易开展,方便活动,具有地方特点的民族体育教材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会并掌握2~3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技术和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和组织小型的校级运动会,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见附图一: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选择和安排的要求:本课题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根据《纲要》的要求,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结合我校场地、器材、学生的素质水平、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和以往的教学经验等实际情况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并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注重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即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课程设置中注重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实行弹性评价,视学生的创造性、合理化建议、论文发表、体育实践和运动竞赛成绩而定。见表三:
  五、课程的结构 
  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和第十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的具体要求,我们对毕节师专的体育课程设置进行了全新的研究和构建。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人体育与健康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课程设置中把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长课之中。对部分身体异常、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结合我校场地、器材、教师结构、学生体育基础、运动技能、运动特长和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将体育课程设置为基础课、技能课、选项课、理论课、必修课、保健课和实践课等多种层次和形式。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毕节 课程 师专 体育 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