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工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关于加强城市规划教育中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的研究

热度0票  浏览67127次 时间:2014年2月21日 13:57
关于加强城市规划教育中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的研究
胡颜霞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710032)
【摘要】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教学中加强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价值取向在城市规划中的目标,并提出在
不同年纪和阶段增设价值取向课程,加强价值取向判断训练的建议,
期望给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计提供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加强;规划教育;价值取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1、规划教育中加强价值取向教学的必要性
1.1 城市社会问题的空间化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化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莫过于社
会结构的变化。而社会结构的变迁的核心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产生了阶级分化、贫富差距拉大,以城市贫穷群体、外来务工人员
等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出现。社会阶层分化带来了社会空间重构,
社会问题在空间上的显化,出现了极端的居住空间分异、就业—居
住空间的不匹配等一系列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规划处理的是“空间”与“社会”之间
的关系。各类空间资源的有限性与不同社会群体需求的复杂性或多
样性之间的矛盾是城市规划面临的核心难题,空间资源的配置本质
就是权利的分割、分配与交易。这种权益的变化,运用单纯的技术
性手段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城市规划应分析空间开发过程中蕴含的
社会利益关系,充分认知这种调整对现有社会利益的影响及可能产
生的后果(孙施文,2003)。
城市规划必须面对不同价值取向的社会阶层,在市场经济下由
国家、地方政府、开发商和市民构成了多元化的利益结构,各个主
体有着互不相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规划师的社会角色决定了
其在规划事务中能够公平、公正处理各方面利益,在城市内部多
关注边缘和底层群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吴志强、李德华,
2010)。面对不断分化的群体利益和价值观的碰撞,城市规划的公
共属性对专业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
实践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其具备价值判断的标准和
能力,并对价值有明确的公共取向。在专业设置方面,要进行广泛
而有效的规划职业道德教育,设置培养规划师价值观的核心课程。
1.2 单一规划主体向多元化转化的需要
当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以规划主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惯性思维,
而以往的规划主体多为政府及相关部门,规划类型也较为单一和常
规,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则将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合作确定为
规划编制的第一原则,表明了规划编制主体的多元化,打破了城市
规划自上而下和谨遵一家之言的惯例。当规划主体多元化时,公众
利益可能不再被规划主体所包含,这时,规划师面临多方位的利益
主体,对公众的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规划师还抱着只为规
划主体服务的思想来做规划,公众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就会失去,应
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以关注和维护公共利益为基本准则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同时,必须贯穿规划专业教育的始终。
1.3 学科属性转变的需要
2006 年的新版《城市规划编著办法》和2008 年《城乡规划法》
的颁布实施,标志这中国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的属性已经在制度方
面获得了确认,规划专业正在由“技术性”向“公共政策性”转变,
城市规划是以空间为载体的一种公共政策,空间是实现规划意图的
重要基础平台,作为未来的专业从业人员,除了掌握各层次各类型
规划的技术要求和设计要求外,还应该将规划的视点从物质空间拓
展到社会研究的过程中,更应该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
价值观,掌握协调和兼顾各种利益的方法。
2、价值培养的教学组织及内容
在价值观的培养上,不是简单独立的增设一两门课程,而是在
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潜移默化的分析、训练和培养的过
程,在不同的年纪阶段增加价值取向的内容和课程。其总体的思路
为:针对本科低年纪、中年纪和高年纪不同阶段的特征,将价值取
向的教学任务从感知、分析认识到研究解决逐步推进,划分了四个
阶段,从每个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安排进
行统一设置。
2.1 第一阶段: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学生入学初期,首先由经验丰富、感染力强的资深老师主要
以课堂讲授的方法,给学生开设城市规划专业概述课程,深入浅出
地讲述城市规划是什么。具体的城市规划项目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
的利益诉求,使学生意识到城市规划师在其职业行为中为整个社会
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他们将来的决策可能造成的社会、经济、环境
影响,唤起他们强烈的个人意识和职业责任感,从而建立起具体工
作中必须体现的社会的公正和公平的社会责任感。
2.2 第二阶段:价值判断的标准和能力训练
在低年级通过“城市社会学”、“社会地理学”、“社会调查研究
方法”等课程,教会学生理解社会多样性、尊重不同群体的意见,
分析了各种社会排斥的外部表象,包括贫穷、剥夺、社会不平等,
帮助学生建立个人价值体系的概念和框架,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规
划师,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原则协调城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达到
培养学生价值判断标准和能力训练的要求。
课堂教学改变以往教师视学生为“容器”而为充满能动的人,
将教室与课时视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注重课堂互动,强化小班讨
论制,以经典文献的阅读和探讨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
选择学生熟悉的社区为对象,展开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辨析不同
的利益主体,分析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规划
师是“公共利益协调者”的角色转变。
2.3 第三阶段:价值取向训练
在高年纪阶段阶段,开设“城市规划的价值理论”、“规划设计
条件的制定”、“规划法规”、“公共政策研究”、“规划管理”等课程,
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取向,规划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引导和鼓励学
生认识及思考社会中多元化的观点,正确认识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
的不平等地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划伦理和价值观,关注弱势
群体利益,理解公众参与过程的重要性。
课堂方式主要以课堂讨论为主,进行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借
助于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
过参与群体的角色扮演“体验—思考—行动”为逻辑顺序的问题解
决过程,认识多元化社会利益与价值冲突。针对“空间规划的价值
理论和伦理课程”,学生分几个研究小组,老师带领各组实地调查
研究对象,发现社会问题,最后尝试运用所学的规划理论和知识解
决问题。规划条件的设定方面可结合实际项目,并根据城市、周边
地段建设的要求及划定地块的相关信息,以城市管理、规划编制者
的身份来制定该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并让学生直接面对个人和群
体社会排斥的真实案例,大家共同讨论通过政策引导来解决排斥问
题等。
3、结语
价值取向对于城市规划专业来说,一方面为其学科性质决定的,
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对真实社会的了解和关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全面理解自身专业本质、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
念,尝试以公众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规划构思和解决方案,分析方案
可能影响到的社会群体及其影响程度,思考方案对其可能带来的正
面和负面的影响,锻炼学生的协调和沟通能力,才有利于学生形成
城市规划专业的公众服务意识,城市规划专业才能真正从“技术性”
向“公共政策性”转变。
参考文献
[1] 吴志强,于泓,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J],城市规划
学刊,2005,(6);2—10
[2] 赵民,“公共政策”导向下“城市规划教育的若干思考”[J],
规划师,2009,(1);17—18
[3] 徐岚段德罡,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公共政策素质培
养[J],城市规划,2010 年第34 卷第9 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