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社会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析中国“以和为贵”外交理念的传统与现实

热度0票  浏览514次 时间:2015年5月16日 10:54


 

浅析中国“以和为贵”外交理念的传统与现实

罗琦

 

 

摘要:“和”是中国儒家学说的一个核心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治国之道和对外关系思想。今日中国的诸多外交方针政策继承和发扬了“以和为贵”的传统外交理念,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反响。

关键词:中国  外交  理念  和为贵

 

“和”是中国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儒家经典《论语》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又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便逐渐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思想正统,其影响至今不绝。经过历代儒学大家的阐释演绎,“和”也从一个道德伦理概念渗透至政治、社会、外交等各个领域,影响着中国数千年的治国思想和外交理念。随着汉语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和”字的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今天,中国再次弘扬“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就在于凸显其追求和谐、珍惜和平的现代意义。

“以和为贵”既是中国一贯的外交传统,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关于中国的“噪音”,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等。其中“中国威胁论”鼓噪的声音最大,引起了许多国家对中国的怀疑。对此,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继承“以和为贵”的传统外交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社会”、“和谐地区”、“和谐世界”、“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等新概念,阐明中国构建和谐、追求和平的立场和态度,赢得多数国家的认可和赞许。“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以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契合当今全球化、多极化和多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为古老的国际政治带来新的选项。

一、“以和为贵”是中国一贯的外交理念

钱穆先生在其名著《国史大纲》中曾分析了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特点。钱先生认为,西方文化“常务於‘力’的斗争,而竞为四围之斗”,因此“务为国强为并包”,而中华文化则“常务於‘情’的融和,而专为中心之翕”,因此“务为谋安为绵延”。简言之,西方文化强调“武力”的强大和扩张,中华文化则热衷“情感”的融合和汇通。

纵观历史,可知钱先生此言不虚。中国的传统思想,不管是儒家、道家、墨家都反对战争。由印度传入的佛教被中国人所接受和喜爱,同样也是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即便是中国最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也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主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孕育出“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主张“修德来远”,即通过完善本国的政治治理和道德教化,吸引四方人民的归附,而不是依靠武力征服。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对外战争也大都是防御性的,如长城就是一种很典型的防御工事。

这种理念产生的土壤是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小农经济。中国东临大海、西北和西南分别是漫漫戈壁和高山险峰。这些地理障碍使中国与外界相对隔绝。除了周边此消彼长的游牧民族,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帝国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用武对象,也没有强大紧迫的威胁。中国还很早就发展成为农耕社会,并建立起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大一统帝国。小农经济是比较脆弱的生产形态,不但容易遭到破坏,而且产出微薄,难以支持大规模的长期战争。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天然地反对战争扩展,追求国家一统、天下太平,向往男耕女织、鸡犬相闻的田园诗般的生活。

反观西方历史。自罗马帝国的扩张已将,直到近代英法德诸国之间的争霸和对外殖民扩张,甚至今天美国的霸权主义,都离不开一个“力”(power)字,突出表现为无节制的扩张和无休止的战争。历史上最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在近代史上,中国也曾饱受西方国家的欺压和侵略之苦。即便在冷战结束以后,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依然多次挑起战争。据统计,自二战结束以来,几乎历届美国总统都要至少打一场战争。

今天,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恐惧”,认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也必然导致扩张、引发战争。这是西方国家在“以己度人”,实不知孔子有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历来主张“以和为贵”,过去如此,现在和将来还是这样。西方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已经有几十年了,但中国没有对外进行过一丝一毫的扩张,更不用说战争了。

二、“以和为贵”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主张“以和为贵”无疑是不现实的。中国春秋时期的宋襄公倡导“仁义”的战争观,拒绝攻击正在渡河的敌军,结果被敌军打败,成为后世的笑柄。同理,在两级对抗的冷战期间,“以和为贵”也是没有市场的。不过在今天,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国力和影响力也非往日可比,推行“以和为贵”正当其时。

首先,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以和为贵”。发端于20世纪中期的信息革命已将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相互依存。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不但富强了自己,也惠及世界各国;而2007年的金融危机虽然发源于华尔街,但很快波及全世界。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国际危机面前独善其身,特别是在面对诸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时,即便是超级大国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只有靠各国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努力才能看到希望。在全球化时代,威慑、制裁和战争不可能成为主流,也解决不了问题,更多的要靠各国,特别是大国本着“以和为贵”的精神,平等合作,集中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共享发展进步,共同面对危机。

其次,多极化的世界也需要“以和为贵”。冷战结束后,两级体系瓦解,多极化的趋势加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脱颖而出,成为新兴国家的代表。西方国家一家独大成为历史,全球权力分布日趋均衡,但多极化并非一定带来稳定与和平。中国的历史上有“战国七雄”的连年战争。世界近代史上也有英法德美诸国的争霸战争,其中就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因此在多极化的世界里,为防止陷入合纵连横的国际混战,更需要各大国“以和为贵”,尊重别国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通过平等互利的协商解决争端,保持长久和平及共同发展。

最后,文化的多元化要求“以和为贵”。今天,随着交通、通信等工具的革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文化交流本是促进各国了解与合作的推进器,同时也是文化本身发展的强大动力。当然,不同文化之间也有矛盾。这种矛盾在相互交流中可能被强化,也可能被消融。以塞缪尔·亨廷顿为代表的部分西方人士宣扬“文明冲突论”,就是片面地强调不同文化矛盾的一面。如果亨廷顿先生熟悉佛教在中国和平传播与演进的历史,他的观点可能就不会如此偏激。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倡导“以和为贵”,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因此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很少有文化冲突,更不用说宗教战争了。如果一味突出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而忽视其共性,那么就有可能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现实的国际冲突,西方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就是个例子。对此,后人应该引以为戒。实际上,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多元文化已成为其国内社会的共识。不知为什么一涉及国际社会,就变成“文明冲突论”了?

总而言之,在当今世界上,“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大有作为,必然能够为现代国际关系增添有中国特色的新“选项”。中国大力倡导“以和为贵”,既秉承其悠久的传统文化,更契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应该重申的是,“以和为贵”既不是“绥靖政策”的代名词,更不是“军备竞赛”的伪装衣。中国虽然主张“以和为贵”,但也需要发展必要的防御性军事力量,以遏制战争、保卫和平。弱国无外交,如果中国自身难保,那么“以和为贵”也就无从谈起了。因为中国一贯主张“以和为贵”,所以中国的强大不会带来冲突和战争,反而能够增强维护和平的力量;因为中国一贯主张“以和为贵”,所以中国不会参与军备竞赛,更不会以军事力量威胁其他国家。

2014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答记者提问时强调: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要从博大精深的文明积淀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向世人展示我们中国人的从容、自信、开放和进取。……中国不仅自己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希望其他国家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的,也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密相连,休戚相关。这个表态再一次揭示了中国外交政策“以和为贵”的内核,将传统与现实结合起来,推己及人,和衷共济,实现共同发展。

亨利·基辛格在其名著《大外交》的开篇即写道:几乎是某种自然定律,每一世纪似乎总会出现一个有实力、有意志且有知识与道德动力,企图根据其本身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国际体系的国家。”在21世纪,中国正是基辛格博士所预言的那个“国家”,而中国用于“塑造整个国际体系”的价值观正是“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