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音乐特征

热度0票  浏览399次 时间:2015年10月15日 13:24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音乐特征
段紫逸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在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当中,舒曼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他是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第一位成功的继承者,他
更侧重于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创作手法更加多样化,大小调交替、离调、和弦外音的运用,使歌曲充满朦胧的诗意与幻想。舒曼在
钢琴伴奏反方面大胆创新,把钢琴伴奏提升到与人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人无法舍弃钢琴伴奏而用歌声单独演唱。甚至某时钢琴伴奏
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将人声无法传达的感情用钢琴伴奏表达的淋漓尽致。给予钢琴伴奏更大的发展空间。舒曼在德奥艺术歌曲
方面的创作深深地影响了勃拉姆斯、理查施特劳斯、沃尔夫等作曲家对艺术歌曲的创作。为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音乐特征;曲式结构;调式转换;和声功能;钢琴伴奏
舒曼是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第一位成功的继承者,被
誉为“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发挥到极致的音乐诗人”。他的作品
中不仅继承了舒伯特在艺术歌曲领域的优秀传统,更为重要的是
将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有了新的提高,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创
作特点。他不再墨守古典主义音乐对称、均衡的风格,而是以追
求鲜明个性、抒发诗人情怀、反映心理变化、灵活多变的创作手
法诠释浪漫主义音乐的精神。《诗人之恋》这部套曲中他频繁使
用大小调的转换、和弦外音、离调等多种技法,并通过提升钢琴
伴奏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委婉、曲折。使创作
技法更好的为表达作品内涵而服务。
一、曲式结构的变化
《诗人之恋》这部套曲中舒曼总体采用了四种创作形式,分
别是:单段体、通谱体、分节歌和单三部曲式。单段体是由一个
乐思构成的,这部套曲的第二、三、四、五、八、十、十二、十
三、十四首都是单段体的形式,同时,也是使用最多的形式。通
谱体是由不同乐思或动机构成的形式。套曲中的第六、十一、十
五首就是通谱体。分节歌是歌曲中相继出现的每个诗节均采用相
同的音乐形式,像民歌那样。第一首和第九首就属于分节歌的形
式。单三部曲式就是我们俗称的 A—B—A 形式。如:第七首和
第十六首,而第十六首歌曲演唱结束后,长达十七小节的尾奏更
是对全部故事情节的梳理。这种蒙太奇式的创作手法,更加突出
了舒曼歌曲创作的深邃意境。
二、大小调的频繁转换与离调技法的运用
舒曼在《诗人之恋》套曲中,频繁的将大小调性进行转换并
与离调等技法相合,充分揭示音乐暗藏的不稳定动机,从而更完
美的体现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并使乐曲之间的某种联系也更为
紧密。将听众深深地沉浸在音乐当中。例如第八首,整首歌曲在
a 小调—F 大调—a 小调—F 大调间频繁转换,并以严格的模进方
式离调。舒曼形象的用钢琴伴奏三十二分音符进行并配以调性的
转换,形象的刻画出诗人那颗被爱伤害而颤抖的心。这是多么生
动的比喻啊!音乐在最后做四小节的模仿后,朝Ⅳ级方向进行离
调,诗人受伤的心在不平静的音乐中逐渐消失。
《诗人之恋》整部作品中,大小调频繁转换这一技法的运用
非常普遍例如第一首(#f—A 之间关系大小调),第二首(A—a
—A 同主音大小调),第六首(e—G—C—a—e),第十首(g—
C—降 B—g)等。这些转调大都通过关系大小调或同主音大小调
等方式实现。此外,离调也在众多歌曲中存在,例如第八首、第
十首等,由于篇幅问题就不一一进行阐述。
舒曼还在歌曲结束时的调性上做了精心的安排,例如第一首
歌曲的结束并没有落在#f 和声小调的主和弦上,而是在属七和弦
上终止,这种没有明显终止感的结束,给予听众更多的期待。第
二首歌的开始和弦是第一首歌的完整终止,这样精心的安排使歌
曲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像这样的创作手法还在第七首与第八首
之间出现(见例 4)。这种具有独特创意的写作手法是前人很少
使用的,舒曼一流的创作水平也使我们更为钦佩。从整部作品看
来,这是舒曼唯一一部从开始调式(#f)与结束调式(降 D)不
一致的声乐套曲。这种不一致丝毫没有影响作品的统一性,而是
留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水准。
三、和声功能的创新
舒曼开辟了浪漫主义和声手法的新方式,例如本套曲第十二
首歌曲钢琴伴奏并没有在开始处奏出将 B 大调的主和弦来明确调
性,而是以二级分解减七和弦的形式出现,这种独特的和声设置
削弱了和声功能的强度并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和声习惯。给人更
加朦胧与幻想的色彩,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这种现象还出现
在套曲的第一首、第四首、第五首、第九首歌曲的开始。
四、钢琴伴奏与人声的和谐发展
舒曼使钢琴伴奏的地位在艺术歌曲中得到不断提升,钢琴伴
奏不再成为单一为人声服务的工具,而是更丰富的表达作品内
涵,使歌曲人物心里的刻画更为生动。纵观《诗人之恋》的音乐
旋律,就像一部“合唱作品”,除人声外,钢琴伴奏的旋律也具
有多声部的特点,使观众感到丰富的立体音响效果。伴奏时而奏
出与人声相同的旋律,时而又以轮唱的方式重复人声。或者将人
声与伴奏形成鲜明“二重唱”,以不断变化的旋律特点更充分的
展现丰富的故事情境。
《诗人之恋》这部作品钢琴伴奏采用了多种伴奏织体,运用
不同织体与和声色彩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例如柱式和弦
音型,分解和弦音型,复旋律伴奏音型等。第十四首《我每夜在
梦里》舒曼采用了柱式和弦的和声进行,声乐旋律与伴奏同步进
行。丰富的和声使音乐更加丰满、厚重。形象的刻画出夜的寂静
与诗人的哀思。
分解和弦音型作为钢琴伴奏的织体在《诗人之恋》这部套曲
中运用的也十分广泛,例如第八首《那小巧的花儿如果知道》,
这是分解和弦节奏音型的典型代表,舒曼将和弦分解成十六分音
符连续重复的音型,更充分的展现了音乐的流动性与颤音效果。
第九首歌曲是以副旋律为音型的伴奏织体。钢琴伴奏右手旋律为
副旋律,与人声的旋律形成双旋律主线,看似两条不同的音乐旋
律,在风格上却形成了完全的统一,更丰富的展现了音乐情景,
为刻画诗人内心的伤痛副旋律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在舒曼很
多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副旋律的身影,这要归功于青年时代他对
巴赫的崇拜,他曾说:“‘平均律’是我最好的文法书,我独自
把其中的赋格逐一加以细致入微的分析,这样做有很大的好
处……”(出自 周玲 关于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织体写作之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舒曼在钢琴伴奏写作方面具有
娴熟而丰富的创作技巧,他为艺术歌曲的创作立下了又一丰碑,
他的作品在 200 年后的今天依然璀璨夺目。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音乐 郑州大学 舒伯特 西亚斯 继承者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