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谈民办高校职业教育

热度0票  浏览80次 时间:2015年10月08日 14:03

浅谈民办高校职业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办高校在国内的教育地位也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以每年递增的形势不断扩招,这给很多徘徊在大学门外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对其自身的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个人因素,现在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很深刻的概念与体会。因此,分析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今后的就业、择业起到关键的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private colleges education status in domestic also constantly improve, more and more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the situation of increasing enrollment expanding every year, this gives a lot of wandering outsid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 chance to learn. At present, th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ir own career development. But as a result of soci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and personal factors, today's students for their own career planning is not very profound concept and experience.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is to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hoosing profession play a key role in the future.

 

关键词:职业 教育 前景

当前国内民办高校的职业教育现状入手,同时分析了国内民办高校职业教育对大学生职业成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接着提出了要实现国内民办高校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相辅相成,强化实验操作以提升职业技术能力和素养,要大力推进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培养试验实践型教师队伍和要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实践等四条对策来试图解决问题,努力推进国内民办高校职业教育对大学生职业成功的积极影响。

面对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和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本国经验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全面地、深层次地对自身进行改革和不断完善。改革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使自己更强、更新、更活,因为竞争力的基础是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具备更强的实力,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提供高水平的服务;面对世界各国教育力量的竞争,必须要有新的观念、新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否则,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鉴于市场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我国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从计划体制中沿袭下来的旧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学会深入地了解市场、灵活地适应市场、准确而果断地占领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从国家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以及现代企业对高等职业人才的需求出发,对我国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以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社会问题背景分析:对于职业教育问题,目前我国技工短缺问题已十分突出。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出现了“技工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的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各技术等级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技师和高级技师严重短缺。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比。三是在制造业发达的地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状况更加严重。四是我国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强劲的势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总量将增长20-25%,其中,高级以上技能劳动者所占比例预计增长15-20个百分点,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是通过大力兴办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来实现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放缓。1997年以来,就业前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徘徊不前,而所占比例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568%下降至2003年的369%,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1993年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高等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目前发展比较迅速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还是2-3年制的专科教育,且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层次与培养模式上均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大专院校增长最快的10个专业,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全面下降,其中艺术设计专业下降216个百分点,就业率仅为597%。尽管目前各类职业学校已达2万多所,但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只有200多所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这些院校存在经费不足、毕业生待遇未得到很好解决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培养出大批高技能人才。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需求。

1、市场需求分析

1.1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需求

企业是检验职业教育的终端客户,也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好坏、方向对错的权威裁判,在选人、用人、培养人才上最具有发言权,企业的变化和需求也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越来越多的企业反映,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里的知识应用到企业的时效性越来越短,上世纪60年代学什么干什么知识能用30年,上世纪90年代能用10年,21世纪以后学什么干什么的知识时效性不到3年,企业在选人、用人上越来越看重适应性和知识转化能力。

因此,企业在选人、用人的理念上已经发生了转变,从注重学历转向看重能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应企业发展而产生的职业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这种选人理念变化通过市场配置和企业用人反馈到社会,给职业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利好。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以企业用人导向转变作为原动力的。

1.2为就业再就业的职业教育需求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就业形势仍相当严峻,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2400万人,其中包括800万失业人员,600万各类企业下岗人员,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调整为253045,城市化率将达到57.5%。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园林、商业、交通旅游、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职业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力就业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天然具备的灵活性和市场化的特点,导致职业教育一直拥有非常高的就业率,已然成为待就业人员的重要选择。

1.3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需求

在当前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结构化”进程中,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之一。受历史背景、社会政策、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较城市居民而言,原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形式拥入城市的农民工,在知识、认知等方面的投入很少,能力相对较低。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民工流动就业人群中,文盲占2%,小学文化程度占16%,初中文化程度占65%,高中文化程度占12%,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高达83%,农民工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从技能培训情况看,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28%,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仍占七成以上。

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偏低,就业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劳动权益受损范围最大,劳动者地位不断下降。要打破低端劳动力市场的恶性循环,只有把重点放在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上,而面向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仅能使农民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也为政府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缓解低端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提供现实的帮助。最终形成政府、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机构三赢的局面。

1.4门槛型的职业教育需求

中国经济还将继续迅速发展,而传统教育体系因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已经开始向多元化与实用化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对教育空前重视,与此同时,就业压力也在空前加大,政府部门对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办学政策的放宽等等因素,都为职业教育培训市场,特别是建设工程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空前广阔的机会,民办教育必将由此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国家将对建设工程行业长期采取资质准入制度,对施工、设计、监理、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各类企业实行资质评审和许可。企业要取得相应资质,承接项目,就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持证人员在岗。而从业人员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唯一的途径就是参加并通过考试。参加考前辅导,显然是通过考试的最恰当的方式。可以说,现行法规为建设工程培训机构创造了刚性的市场需求。

为适应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建设行业持证上岗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也将不断提高,证书考试难度会逐年加大,考生参加培训将更有积极性和自觉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生源将更加广泛。

2、市场规模分析

据权威机构的调查和估计,2009-2010年教育培训市场总体规模已达到6800亿元,2012年将达到9600亿元,职业教育潜在的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元。其中,IT培训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元,工程建设业与财务金融业培训市场均将达到100亿元,加工制造业培训市场将达到600亿元。

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教育适龄人口(18-22岁)于2008年达到峰值1.25亿人,2009年至2020年逐年下降。2020年适龄人口规模约为8250万人,年均减少约为2.8%。以制造业发达国家为参照,德国有80%的适龄人口接受职业教育,而在瑞士6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教育学校,按此比例计算,到2020年,我国应有约4800—6400余万人需接受职业教育。

3、行业机会分析

中国教育体系中,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不均的背后深层因素在于教育资源的总量不足,不均体现在多个层面,第一是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分布不均,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第二是城乡之间的分布不均,第三是地区之间的分布不均,第四是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不均。

公共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分布不均,为民办职业教育留下发展空间,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补充公共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领域。

面对这一社会问题,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的解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2)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

3)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4)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在社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同时在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培训制度。

5)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6)推动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

7)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8)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积极引进优质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开拓职业院校毕业生国(境)外就业市场。

9)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参与制订本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颁发工作;参与制订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

10)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11)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要合理确定职业院校的学费标准,确保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发展。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12)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金融机构要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家庭学生和选学农业及地矿等艰苦行业职业教育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贴。

13)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学校文化的结构

学校文化的结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即精神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物质层。

1、精神层:是学校的教职工及学生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理念。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学校文化物质层、制度层和行为层的基础和前提。学校文化中有没有精神层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形成了自己的学校文化的标志和标准,它包括学校的品牌价值、历史性文化精神、共同性团队精神、组织形成的价值观等。

2、行为层:是师生在教学、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中层学校文化,以动态的形式存在。例如学校组织的运行方式、发展战略、工作行为和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交际方式等都属于学校的行为文化。

3、制度层:也是学校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指对学校师生和学校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主要规定了学校每一个成员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及风俗习惯。因此,此制度不单是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且有着更为广泛的内容。学校的办学观念、原则、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纪律等都属于制度形态的文化。

4、物质层:这是学校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学校创造的器物文化,是精神层的载体,学校的硬件建设形态,学校环境的建设理念,学校物质资源的配置方式等都属于物质文化。其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容体现着人的目的、观念。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是马克思所谓的“人化自然”物。比如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这是一种物质资源的配置,但其中体现着学校的人文关怀,学校不但是在用人,而且是在发展人。前四种文化形态是不可分割、浑然一体的,存在方式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作出合理有效的决择,才能使学校文化发挥其整合作用。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措施文化建设,不仅要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还应把握中国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时代脉搏,全面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在质量、品牌、资金、设施设备、人才等有形的资源和优势,而是学校文化。正是无形的文化影响、支撑,并且调动了质量、品牌、资金、设施设备、人才等有效资源,从而在教育市场上形成良好的竞争力。

 

学校文化建设的措施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环境的建设学校环境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外在象征,它体现了学校文化的特点,包括教师的工作环境、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师生的生活环境等。

1)工作环境优化学校的硬件工作环境为教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劳动氛围,同时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软件工作环境。因为每个人只有在依靠自己的意愿去办事的时候,发挥出的潜能是最大的。因此,作为学校的决策者,应尽可能地为教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加强监督力度,使每一位教师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当学校内每一位教师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的时候,学校文化也就出现转变,而这种转变也就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

2)学习环境从硬件环境来看,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娱乐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促进文明,可以焕发激情,催人奋进。因此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宽松的教室、宿舍、活动场地等必备条件外,还应修建如艺术长廊,绿地等人文环境。这些环境既可以使其安心学习,展现学习氛围,又可使学生娱乐其中,从而展现人归自然的校园风貌;从软件环境来看,在学校各项制度的约束下,在学生相互影响下,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3)生活环境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生活就会缺乏激情,情绪波动,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益,对学校文化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当然,这里的生活环境主要为饮食文化、娱乐文化和交际文化等。

2、制度建设古人云:“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建立和健全一整套制度,用制度来管理、约束、规范行为,从而逐渐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道路。以契约的形式规范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学校与经济组织的关系、规范学校与各种社会组织、个人的行为,以上这些对于加强校风、学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严格按制度办事,才会在人们心目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严格依法办学才能推进高等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制定一系列的办学规章制度,科学配置学术权力与政治权力,建立闭合的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系统,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以体现学术立校,以人为本。畅通民主渠道,加强民主监督;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参与学校的管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民主机制,靠制度民主推进管理民主化、法制化。

3、价值观建设价值观建设主要是师生的价值取向,包括认识、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能够根据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来做人和做事,提高师生的主动性,使得每个师生有主人翁意识,共同维护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建设美好的校园。

4、培养师生现代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求真意识: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都要超越常识。常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规定和否定的双重规范作用,它维持着现在的生活,但他也阻碍着人类未来的生活。学校的精神文化中要培育超越共同经验和既有世界图景的能力。

2)理论意识:理论不是超然物外的玄思和遐想,而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现实,即以概念的逻辑体系所表述现实。恩格斯讲:“ 一个民族想要站到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学校发展要通过理论的探求,冲破前进的艰难。因此,学校的师生要有自己的理论,而这些理论要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一定影响,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理论。

3)创新意识: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师生中树立创新意识,先进的学校文化鼓励合法的偏见,鼓励问题意识,鼓励教育教学的创新也是一个学校长足发展的法宝。

4)批判意识:批判来源于反思。反思不是通常所谓“反向思维”,“三思而后行”、“反复思考”,而是“对思想的思想”、“对认识的认识”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反思把思维对存在关系作为思考的对象,是把认知的前提进行思考。对于教师在多年的工作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行为方式,但这些内容是否是有效、有价值,这就需要反思来检验。对于学校组织发展而言,也必须把反思品质作为一种前进的动力,要扬弃旧的学校文化,建构新型的学校文化,必须宣扬和倡导反思和批判意识。

5)主体意识:人之所以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不仅在于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而且在于人具有“人是主体”的自我意识。主体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塑造、自我超越和自我反省等活动形式,要具备现代思维能力,必须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

5、文化网络主要包括学校文化的继承、学校精神的传达情况、规章制度制定的方式、师生对学校的意见反馈及处理方式方法等。学校要做好先进文化的继承和超前文化的发展,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增强无纸化办公和教学,畅通沟通渠道,使师生能够顺利地反馈意见和建议,并得到及时的回答,并且最大限度的让师生参与学校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促进学校先进文化的发展,保证学校的发展顺利进行。

 

高等职业学校的监管

“大学扩招”是目前的“极度大热”话题。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很快,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这里主要集中在不规法的操作上,这里就值得我们在备考时候好好留意了。

(一)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目前的主流观点,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成专家评估组对民办高校开展合格评估工作。主要评估是否存在非法集资办学行为,有无收取储备金、变相赞助费或者其他名目非法集资行为,有无挪用、侵占或者以其他名义提取学校用于教育教学的办学经费行为;发布招生广告和简章是否依法经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广告、简章有无夸大其词、弄虚作假等欺骗性内容,有无因广告不实而引发上访、申诉等办学纠纷现象。评估结果要予以公告。不合格的学校将被限期整改,期限整顿后仍达不到标准的,将被撤消办学资格

2)对民办高校收取招生广告监管保证金,一旦发现民办高校违规发布、刊登招生简章和广告,审批机关可“动用”保证金用于处理善后工作。

3)加大对民办高校招生简章和广告的监管,所有民办学校准备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必须报送所在省的教育厅备案。

4)完善教育法规体系,明确规定各种违规招生行为的具体处罚原则。加快民办教育促进立法及司法细则跟进步伐;

5)教育主管部门要彻底转换只重审批、不重监管的工作方式,通过明确责任制,加大对不作为者的惩治力度,下决心将主要精力彻底转移到日常监管中来;

6)完善社会办学市场信息化管理规范,彻底改变教育信息严重不对称和混乱局面。戴老师认为这是一个矛盾的集合点,考生可以适当展开。逐渐改变地方政府“办教育”而无暇“管教育”的办学体制,使社会有力量在“办”好学的同时,政府有精力和能力“管”好教育,真正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民办高校 职业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