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哲学论文 >> 哲学其它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析视唱练耳学科理论建设的哲学基础

热度0票  浏览105次 时间:2010年8月07日 10:43
  论文关键词:视唱练耳 学科理论建设 哲学基础 形而上 
  论文摘要:一个学科没有“形而上学”的道,仅凭经验总结是不能构建出完整的基础学科理论体系的。学习与研究中,我们经常处于就事论事的境况,由于经验总结缺乏普遍性、共同性以及对问题根源的追究,因此不其有广泛指导实践的作用。视唱练耳学科的理论建设要避开经验的困境就需要哲学的帮助,通过哲学解决认识的问题、概念的问题。其中涉及到乐谱本体认识、视唱练耳主体认识、基本乐理本体认识三大方面。 
  视唱练耳学科的论文,为什么长期以来总是围绕着训练学生音准、节奏、和弦的方法,而且都是从祖师爷那里传授下来的方法,翻来覆去毫无新意、毫无学术性。为什么一直没有一本真正关于视唱练耳学科的理论书籍出版,视唱练耳学科元理论的缺失,使学科的发展、地位、作用大受影响。视唱练耳学科的理论建设光靠经验是远远构建不了学科理论体系的。虽然学科具有工具的属性,但学科的理论建设却不能只是“形而下”的经验总结,缺少理论、观念的建设、更新。《周易·系辞上》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就是说我们用感官所感到的常常只是一个“形”,在“形”的下面是它的“器”,在形的上面才是它的道,也就是“道理”“概念”“意识”和“精神”。一个学科的理论体系若没有形而上的道,是很难构建一个音乐基础学科理论体系的。 
    学习与研究中,我们经常处于就事论事的境况,微观而具体的论述多,宏观而深刻的论述少;操作性的关注多,而观念理论性的触及少。由于经验总结缺乏普遍性、共同性以及对问题根源的追究,因此不具有广泛指导实践的作用。业内一些专家和归国长了见识的学子们大多数认为,当下学科教学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笔者也有同感,曾多次在论文中为学科的理论建设而呼吁,其实落后的根源就在于认识的观念和研究的方法上视唱练耳学科的理论建设要避开经验的困境就需要哲学的帮助,通过哲学解决认识的问题、概念的问题。哲学是一门关于认识的学问,而不是一门关于被认识的学问。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音乐的各要素,了解和把握音乐的内容。 
    哲学虽不可能告诉我们视唱练耳是什么,但可以启发我们把教学中形而下的个别经验提高到普遍理论的高度,反过来再指导我们的教学。也会帮助我们宏观而深刻地认识学科的作用,帮助其认清视唱练耳的本质属性,辨证地处理教学上的各种矛盾,激励从业者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哲学作为一种思辨的思想方式,最起码可以帮助视唱练耳学习与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获得启示:1、本体论方面。即研究音乐的本体内容是什么,具体到乐谱的本体内容是什么,只有清楚了它们的内容和关系,才能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内容。2、认识论方面。即怎样去认识视练课的本质属性。涉及到视唱练耳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乐感、直觉的生理、心理机制等问题。3、方法论方面:即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训练主体的建构、记忆、乐感和体验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视唱练耳是比较难学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视谱。现而今音乐已成为普及性的事物,加上成千上万的琴童大军,视谱已是小学阶段就可以掌握的东西了,作为高校的视唱练耳课就不应满足于读谱能力提高的教学层面,而应以欣赏理解、专业实践需要来确定更高的教学内容和水平要求。但这并非是说我们对乐谱、读谱以及视唱练耳的本质就了解了,而事实上,从理论而不是从应用的高度看,我们所掌握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能够完全认识清楚的东西。现象往往遮蔽的是本质的存在,只有撩开现象的外壳,本质才可能凸现出来。 
    当下,在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本文无暇全部顾及,这里借用一些哲学原理,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一些或许是“陈旧”的问题提出新解,以就教于大家。 

  一、乐谱本体认识 
    任何知识都必须具有借以构筑其体系的基本前提,需要有进行理性思维的逻辑起点。乐谱是视唱练耳的主要对象,因此,研究乐谱的本体是视唱练耳学科理论建设的出发点。 
    音乐的材料是声调,是个抽象的物质,它的材料只能靠听觉感受,是抽象的存在,如何学习交流就是一大困难。人类发明了乐谱的记法,显然是受了语言文字的启发,使抽象存在的音高、节奏变得具象物质化了。因此,对于乐谱本体的研究,可以借鉴语言学的理论。 
    音高的客观标准是以十二平均律为代表的音高体系,唱名“do”是“能指”,键盘对应“能指”的物理音高是“所指”。两者的联想关系就形成了“一级符号”。“一级符号”只是再现了物理的音高,保证了记录的客观性,还不是真正的音乐作品。它只是知性的自在客体,仅实现了音高的所指。作为能指的“do”若无所指的联想,是空洞无物而无意义的。一些初学乐器的人,只认识了“能指”,联想不到“所指”的音高,“能指”只起到了“信号”的作用,虽可以操作,但内心并无音乐,同此不能算会识谱。但许多人都认为认识了“能指”就已会识谱了,这是一些缺少乐谱本体论认识的人,经常误解的一个问题。因为作为符号,它就必须在心中形成清晰的内心音高形象。我们的一些视唱课,往往就停留在“一级符号”的要求上。 
    其实“一级符号”在音乐家的心中,已具有了乐曲风格、结构的统一特质,已成为音乐的“媒介”。“媒介”与音乐“形象”完美结合,形象因媒介的存在而具有直观化、物质化的特征,媒介因进人形象而使音乐作品具有了普遍存在的意义。此时的乐谱就转化成为“二级艺术符号”。原本在一级系统中的能指与所指构成的符号关系,到了解释音乐作品时,就变成了纯粹的能指,理解、体验的唱出音乐的内容才是“所指”。以鲁迅的《阿Q正传》为例,主人公阿Q头上的小辫子,是由能指与所指共同构成的符号,但辫子本身又有其意指作用,他又可以被看作是阿Q愚昧麻木、自欺的人格特征的符号。其实这种由所指变成能指的转换关系还可以延续下去,阿Q的人格与行为特征又是精神胜利法的符号,而精神胜利法又是国人劣根性的符号。 
    法国学者罗兰·巴特对符号关系的研究完全适用于乐谱本体。P](P148)音乐作品也和《阿Q正传》一样,是建立在第一级符号系统之上的第二级指示系统。乐谱只是音乐形态的能指和文本,而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具有表现的音响结合起来,才是音乐的所指、情感的本文、音乐人文的本文。只有从形态层文本进人情感层本文,再进人到人文层的本文,才是视唱乐谱的最后归宿。因为,视唱是内心音乐、乐感、激情、想象的源头,是音乐表演二次创作的模型,这就是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基础课而不可或缺的最主要原因。一首音乐作品就是一件表现性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想象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富有活力的感觉和情绪是直接融合在形式之中的。作品的形式与情感的轨迹在结构上也是如此地一致,以至使符号与符号表现的意义完全融合为一体了。因此,视唱教学就是由物象到心象再到物象的过程,它携带着唱者的释意、性格、乐感和修养。
 将视唱练耳的对象乐谱,视为第二级指示系统,有助于我们区分音乐与非音乐行为,从而准确把握音乐活动本身的特质。比如地图为何不是绘画作品,因为它只图精确而缺少创造性想象;园艺家为何不比艺术家,因为他的行为只限于物质材料的处理,而缺少精神性的内容和超然奇异的特性。此二者都没有超越第一级符号系统而进人第二级指示系统之中。这正从反面告诉我们,艺术接收活动应该以第一级符号系统为起点,并能够超越它,最终理解、体验到音乐作品的内在深层意蕴和丰富的审美感情,而进人第二级指示系统,如此便达到了波兰哲学家罗曼·英加登所说的“形而上的”作品层面。否则,只是再现了物理的音乐时空,只能是“形而下的”作品。 
  二、视唱练耳主体认识 
    人听音乐时由于主体的不同选择,会有两类不同的知觉方式,即“认知”和“领悟的知觉方式”。若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时空的认知上,就会遮蔽、弱化体验与审美的知觉。“认知的知觉方式”是认识音乐物理时间、空间中物质性质的知觉方式,它关注的是音的长短、强弱、音高的定位,这种关注是由内心度量标准和测量活动所确定的,因此它是主客分离的(早期认知训练者由于强化了符号和唱名的联系而形成了直觉)。“领悟的知觉方式”是主客合一的认识方式,音乐既是客体的,又是同化为主体的。由于注意力集中在体验、审美客体,又会遮蔽、弱化认知的知觉。表现在对象是主体的对象,主体是对象的主体,它关注的是整体、意蕴、结构。比如:日落之前的天空、瑰丽的云朵比之城市楼群似乎离观赏者更近一些,这是因为观赏者采取了审美的知觉,这种对审美空间的领悟完全与日常物理空间的实际情况相反,其所关注的是远处落日美景,却无视了近在咫尺的建筑物。甚至会口中喃喃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从不是如此的对象中看到审美特质,这就是领悟。 

    音乐专业学习,两种知觉方式都需要训练,“认知”是内心音乐、分析理解的需要,“领悟”是表演二次创作的需要。然而视唱练耳教学,则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认知知觉的训练上,这对于创作、表演专业的素质训练来说,是很不完善的。因为创作和二次创作,都需要领悟的知觉方式。倘若过分强化了认知训练,人的意识和注意力就会禁锢于此,情感、想象将会枯竭。把视唱练耳看作音乐艺术的基础课,就必须从物的王国走向意义的王国。因为领悟的发现、辨认,意义的揭示不是在物理真实的层面上对音乐的认知,而是在主体的体验、审美中的一种想象。随着视唱练耳水平与音乐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两种知觉方式就会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视唱练耳虽有修毕之时,但自觉的修炼提高却是终身的学习。 
  三、基本乐理本体认识 
    视唱练耳的知识体系,理论依据就是《基本乐理》,然而我们的基本乐理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就是许多概念、定义表述的不够严谨,语言缺乏规范,有许多歧义或意义不明,因此,才会造成一些误会、费解。在“全国第三次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经验交流会”上,乐理的一些问题争论的异常激烈,各说各有理,很难达成共识。这是由于主观性的“先见”和“偏见”所致,往往成了通达正确解释的障碍。已有的权威、传统、习俗、惯例和常识等,一旦被我们接受和相信而不加反省,都容易成为妨碍客观认知的“先见”和“偏见”。每人都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去把握对象,使人无法虚心和冷静地聆听对象的真实声音。 
    音乐基本理论的概念不是由于它多么深奥,也不是因为理解出了问题,而是语言表达出了问题,与语言表达逻辑有关。人们无法废弃日常语言而去另外创造一种语言,哲学分析的任务就是要分清日常语言中各种语词和句子的确切意义,这样人们在用语言进行思维和解释时才不会产生混乱。要澄清乐理基础的问题,就必须用哲学的观点从研究语言入手,通过逻辑分析,分清词汇和句子的真实含义,哪些是有意义的语句,哪些是没有意义的“伪陈述”“假句子”,消除语言使用中的混乱现象,才有可能将乐理基础概念表述清楚,为所有的人接受。 
    在音乐的发展史上,乐理是经过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认识方式的,它根源于人们的共同理解和普通的认识方式之中。铭刻着它同普通经验、普通理解方式以及普通的交谈和思维方式的历史连续性的印记。在常识思维中无需追问概念的内涵,而在理论思维中,思维的逻辑却恰恰是运用概念的逻辑去把握乐理的。因此,必须慎重地为概念下定义,反思概念的内涵。许多人自以为完全理解消化了乐理,而且也编著了乐理,但若完整无误地解释一些概念,就会发现越解释越说不清晰,这是逻辑的困顿之处。联系来看,这在其他学科中也有相似的情形,比如“数学的许多基本概念也经不起逻辑的推敲,诸如基数、序数、无穷数、集合等概念,其定义就包含着矛盾。科学家和哲学家们意识到,一向被视为绝对精确而可靠的数学,其基础原来是不可靠的,这就是当时说的“数学基础危机”。其实“音乐基础危机”存在已久,由于音乐人更缺少科学的理念,没有把它当作危机看待而已。希望基本乐科同仁重视这一问题,把一些音乐的基本概念一一梳理清楚。为了使乐理真正成为科学的乐理,一些概念和定义能经得起推敲,就必须使用经过精确研究并有严格的规范所循的人工语言来表述。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理论 浅析 视唱练耳 学科 哲学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