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论先研学后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热度0票  浏览45次 时间:2021年7月29日 08:49
(惠州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广东惠州 516008)
摘 要: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健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根基。 《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起关键作用,它是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发展的最佳载体,也是最有效的方式。研学是指学校依据课程组织学生参与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先研学后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研学中充分自主探究及亲身体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进一步提高了道法课的实效性。本文将从垃圾分类旅行、传承红色基因、劳动体验教育、安全自护设计四个方面阐述先研学后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
关键词:先研学后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应用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单调枯燥无趣,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品德的养成和法制观念的建立。实践出真知。
学生通过在研学过程的探究,不仅得到知识上补充,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既有的生活经验,弥补了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缺憾。
1 垃圾分类旅行,学会保护环境
垃圾分类,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在垃圾日益增多、堆积如山的现实情况下,垃圾如何处理的问题已经摆在了人们的议事日程上来。2020年,惠州市在前期宣传的基础上开始启动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垃圾分类成为了一种新风尚。为了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助力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我们根据道德与法治课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主题,提前设计了“垃圾分类我先行”研学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带动身边人一同争当垃圾分类的先行者,为改善环境而努力。
1.1 调查宣传,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在生活中,对于“垃圾分类”这一新鲜事物,很多家庭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更别提在行动上有所作为。所以,宣传迫在眉睫。
教师首先通过班会课在班上向全体同学发出了“垃圾分类我能行”的倡议,接着,用小游戏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渗透,既有趣味性又增强记忆。教师提前准备好四个贴有不同标签的垃圾箱和一些垃圾,让学生分组练习后进行小组比赛。接着,在征得家长们的支持后,教师带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研学活动。班级各小队成员在校园、小区等地进行垃圾分类的调查活动。队员发现目前同学们或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还不够强,在家长义工和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社区、去到公园,向市民发放环保宣传资料,倡议大家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风尚。
1.2 学以致用,号召小手拉大手。
为了让所学的知识能更加“接地气”,班级分成若干小队。在家长的带领下,一部分小队去参观“垃圾分类”模范社区。在一些社区, “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颇爱市民欢迎,大家也迫不及待地试了试,在愉乐中不仅轻松学习了垃圾分类知识,而且还能即投即返现,真正地做到变废为宝。有的小队来到了科技馆,玩起了垃圾分类的游戏。各类的参观学习让同学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家学以致用,以小手拉大手,用行动号召家长、同学、邻居们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为文明建设出一份力。
1.3 调研解疑,增强环保意识。
分类好的垃圾最后去了哪里?怎么处理?这是在调研中大家的疑惑。小队的队员代表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了某垃圾焚烧厂,据悉,该焚烧厂是当地目前最先进的垃圾焚烧厂。工作人员还告诉大家,垃圾焚烧还能发电呢!参观让学生们“意外”多多:大家没想到垃圾焚烧厂如此干净,特别是垃圾经过现代工艺处理后变废为宝更是让同学们惊讶。
研学活动结束后,当回到课堂,我们结合课程设计了垃圾分类我能行、变废为宝等活动。旧报纸、废旧快递箱、旧玻璃瓶子等各种垃圾在学生们的手中摇身一变,成为了各种既有装饰意义又实用的工艺品。
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先研学后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地把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生活化,升华了学生的认知,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所以,再回到课堂时,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环保的概念在学生们小小的心灵中扎根,他们也把自己在成长的点点滴滴传递到了身边更多的人和家庭。
2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爱国情感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增进学生的爱党之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利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中的“中国有了共产党”这一主题,布置了课前研学任务。首先是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队,利用惠州“叶挺纪念馆”、 “邓寅达故居”及“东湖旅店”三个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主题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研学活动。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透过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等,了解到革命烈士舍小家为大家、坚定信念、英勇顽强的光荣事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回归课堂,教师在讲授课本中的知识点时,爱国主义情怀已深深根植于同学们的心中,课本中的那段历史与大家也不再遥远。可见,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擅于利用课本中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做好课前研学设计,精心组织过程,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精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 劳动体验教育,磨练意志品质
美好生活,劳动创造。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学生自理能力差,劳动观念淡薄。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技能,结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劳动最光荣》主题,我们设计了“劳动体验教育,磨练意志品质”研学主题活动。
研学不是简单的游玩,活动前,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了“问题解决”
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活动。比如:通过研学,你知道了哪些农具?活动中,你学会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在充分做好研学各项准备工作后,学生们兴奋地走进了农耕小寨开展一日“农耕体验”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耕地旁,在村民的示范讲解下,学生们光脚踩在被阳光晒暖的泥土中,学习耕牛犁地、田间禾苗拔草;菜园里,在农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们学习播种、施肥,他们既是在播种着生命,更是在磨练着意志品质;挖红薯、摘葫芦环节更是让同学们心里乐开了花;在劳作房,大家还一同合作用传统的石磨磨制鲜豆浆和做美味的红薯钵仔糕。通过动手实践,同学们体验着劳作的艰辛,又享受着收获的快乐,古诗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农耕文化在实践中被大家真切地感知着,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学校“生命、生活、生态”教育这一办学理念的内涵。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带着研学的成果,同学们回到了课堂,此刻,劳动意识的幼芽已在他们的心中悄悄萌芽,爱劳动的理念已渗入到课堂中。透过他们在课堂上的感悟,我们已看到,同学们在研学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4 安全自护设计,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真实的“体验式”比单纯的“说教式”更有效。现在,很多学生的对自身安全保护意识严重不足,因此,开展安全教育体验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安全保护意识的需要。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安全记心上》主题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存在的危险,并形成主动规避安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安全自护我能行”研学活动达到了让学生进行安全自护设计、自我管理的目的。
研学课程是一门在室外的活动课程,教会学生如何自救自护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组织学生围绕研学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形式做足知识储备,确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保障措施。一切准备就绪,同学们开始了他们的活动体验。在实践基地,他们搭建帐篷,锻炼户外生存基本能力;体验“飞速卡丁车”项目,克服恐惧心理,挑战自我;进行水上乐园大闯关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活动中,个别学生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导致吃了一些小苦头。他们才意识到提前做好安全自护的方案有多么重要。此刻,安全教育不再是单一的说教,它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生动,那样的鲜活。同学们在研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成长。
5 结 语
研学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促进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角度看,它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等素养[3]。通过先研学后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舒放 .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J]. 读写算 ,2018(12):100.
[2] 张忠娟 . 体验中打开心扉感悟中建构品德——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课堂探讨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8):177.
[3] 程雄飞 . 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探析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5):112-11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