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文化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析周敦颐思想中的道家成分

热度0票  浏览81次 时间:2021年5月08日 16:02
(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
摘 要:宋明理学是在融合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儒学,作为宋明理学的先驱,周敦颐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他的“以无为本”的思想,与老子的“无中生有”思想一脉相承,他的“无为”思想也与老子的“无为”颇为相似,他的“主静”思想也深得道家思想的精髓。这些都显示出周敦颐思想中显著的道家成分。
关键词:“以无为本” ;“无为” ;“主静”
宋明时期,儒学以理学的形式重新获得了独尊的地
位。周敦颐为宋明理学的先驱式人物,在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有“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之功,被称作“理学开山”。宋明理学一方面反对、排斥佛、老思想,另一方面又吸收佛、老思想的内容,综合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作为宋明理学的先声,周敦颐思想中就包含有较为明显的道家思想成分。周敦颐思想中的道家成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周敦颐具有“以无为本”的思想。周敦颐是最先为理学理论形态建立宇宙论架构的人,他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了“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论:“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意思是说,宇宙原初是无极,无极产生太极元气,经分化后成为阴阳二气,二气变化交合形成五行,五行各有特性,五行进一步化合凝聚就产生了万物。一方面将“无极”视为体,“无”观念居于最高地位,另一方面世界由此“无极”之体发展而来,“无”
产生“有”。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最高范畴、最高的存在,而“道”五形、无声、无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恍惚”,它不是感觉的对象,人们也不能用感性的方式去把握它,所以也可以称为“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章》)这是以“无”
为本的思想。
第二,周敦颐具有“无为”思想。在《通书?诚下》
中,周敦颐说:“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至易而行难。果而确,无难焉。”以“无为”、“无事”形容天道,这一点与老子思想接近。老子哲学的核心观念是“自然”与“无为”,“自然”即自然而然,顺应事物的本性自由发展,“无为”即顺应自然不妄为,两者是一致的。老子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无为”却达到了“有为”的目的。统治者应该按照“道”的要求,用“自然无为”来消除巧智诈伪,用“致虚守静”来化解欲望冲动,让百姓自治自主、自给自足,才能使政治昌明、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周敦颐的“无为”、“无事”主张与老子的“无为”
思想一脉相承。
第三,周敦颐具有“主静”思想。在宇宙论上,周敦颐的太极生阴阳的动静观,在一定程度上反对了那种把运动与静止加以割裂、加以绝对化的形上学观点,强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互依存转化的辩证关系。他的“主静”学说,主要是作为修养方法提出来的。“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太极图说》 周敦颐自己解释“主静”说:“无欲故静。”所谓静就是安定、安宁。所谓“无欲”,就是没有私欲的干扰。他认为,人能“无欲”,仁义道德的“本性”也就充分发挥出来了,这就是他所说的“诚”的境界。老子认为具体事物有变化,但“道”却是绝对不变的,一切具体事物都不会长久,包括天地在内,只有“道”是永久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道德经?十六章》)多种多样的万有世界,最后终究要回到本根,即复归于“道”,而“道”是静止的。虚静是世界的第一原理,世界是从“静”(“道”)产生“动”(万物),而“动”最后又复归于“静”,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静为躁君” (《道德经?二十六章》),静是动的君主,人们应该以静制动,如果妄动就会“失道”。周敦颐的“主静”说无疑是受了道家的影响。
周敦颐不仅思想中具有道家的成分,个人生活方式也具有道家色彩。道家对世界采取一种观赏的态度,追求超越世俗的精神上的自由,以“逍遥游”为理想生活的境界,以进入这种理想境界中的人(“至人”“真人”)为理想人格。周敦颐平生的主要兴趣在于游览山川,观赏自然,他的诗词大多属于此类作品。举他的《同石守游》七律一首为例:“朝市谁知世外游,杉松影里入吟幽。争名逐利千绳缚,度水登山万事休。野鸟不惊如得伴,白云无语似相留。傍人莫笑凭阑久,为恋林居作退谋。”万事可以不问,“朝市”可以不闻,不为名利束缚,度水登山,看白云野鸟,流连山林,感人生至乐,展示出他超然世俗的精神追求,最后一句甚至有归隐之意。淡泊名利,崇尚自然,充分享受精神上的惬意与自由,这种精神状态与生活方式是明显的道家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周敦颐的理论,虽然有道家思想的影响,并且基于道教图书建立自己的学说,有一些道家思想成分,但是在基本立场上,与道家精神方向有根本的不同。周敦颐在自己的著作中,由天道讲到人道,由人道讲到道德,再由道德心推广到礼乐文化,充满了儒家伦理本位的思想特征。而老子却对仁义礼智充满了蔑视和鄙弃。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道德经?十八章》)庄子的修养工夫论是为了成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达到独立逍遥的人生境界,而周敦颐的修养工夫论是要立“人极”,成为“中正仁义”的圣人,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一点体现在他的传世名作《爱莲说》中,莲花象征着儒家积极入世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格。虽然他的个人生活方式有着道家的色彩,但其理论旨趣仍充满儒家以道德“化成世界”的精神追求,毫无疑问属于儒家学派。
参考文献:
[1]《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2]《儒学社会通论》.陈劲松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3]《中国哲学与儒学》.李承贵著.凤凰出版社2011年出版[4]《〈知识、信仰与超越〉——儒家礼法思想解读》. 任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