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文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谈舞蹈作品《济公》与文学作品《济公全传》的比较研究

热度0票  浏览68462次 时间:2015年5月07日 15:31


 

 

浅谈舞蹈作品《济公》与文学作品《济公全传》的比较研究

陈恬思

(广州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 广州市  521000

 

 

              

摘要济公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其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济公全传》是济公传说的最早蓝本之一,共二百四十回,将从宋代即开始流传的济公传说进行整理,详尽地描述了济公的生平和故事,堪称济公系列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而在2013CCTV舞蹈大赛的中国古典舞《济公》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济公,把我们脑海中的“济公”这个人物形象搬到了舞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也让人们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成功转化为肢体动作的巨大表现力而产生无限感叹。

         一.简述《济公全传》的人物形象

    济公是《济公全传》的核心人物,不同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他衣衫破烂、疯疯癫癫,云游四海、扶危济困、彰善罚恶、救民于水火,打破了千百年来神佛与人之间的隔膜,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容易被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济公的主要形象特征诸如嗜睡、颠狂、歪智、骗术、救赎等。

1、关于颠狂。济公是一个疯和尚的形象,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癫狂。济公的颠狂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旧秩序的破坏者,不平事的救赎者,旧统治的反抗者,其颠狂的性格,正是自身安全的保护色。这种性格为他的来去自由,进出方便,敢做敢为打下了一个基础。二是癫狂也是一种斗争与反抗的形式。在无法动摇旧统治的黑暗现实中,采取癫狂者的特殊手段,可以大泄民愤,大快人心。三是济公的颠狂也是其神性的一种表现形态。他貌似肉体凡胎,实际却是一种“活活的知觉罗汉”。

2、关于歪智。济公的特殊才能有多方面的表现。他往往想出各种点子和办法,破坏旧秩序,藐视礼教,装神弄鬼,为所欲为。正因为他的点子和办法常以“恶作剧”的形态出现,所以人们称其为“歪智”。令人奇怪的是,济公的所作所为,不论其多么出格,多么荒唐,却总是能为人们所容忍和默许,他在寺里的行为(如喝酒吃肉等)得到方丈的庇护,而在普通大众面前,更有着众多的服膺者。

 3、关于救赎。济公形象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他是一个救赎者,他能治病消灾、扶危济困,捉妖拿怪,惩恶扬善。也许正因为此,所以上述几个特征,反倒不如这点在人们的意识中占据的地位重要了。例如我们看到济公所帮助的人大多为忠臣、清官、孝子、节妇、义士、寒儒等。而在救赎中,最能够表现济公特点的是他那即使面对恶人,也常常以劝化为念,慈悲为怀,希望能超度对方,放下屠刀,舍恶从善。

二.文学作品《济公全传》如何以舞蹈形式体现

1.由文学作品到舞台艺术

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是拙于叙事,长于抒情的,同时古典舞更多的表现是一种大雅文化,表现的大多是英雄人物、文人气质等,而“济公”是一个俗文化的人物类型,所以从文学作品到中国古典舞的转变难处是:如何将雅俗融合的更好。纵观整个作品,编导充分运用夸张诙谐的舞蹈肢体动作,通过睡、喜、颠、悟四个部分来描述“济公”的人物特征,折射出“真正的美,真正的爱,不在表面,而在内心”的寓意。舞蹈没有陷入繁杂琐碎的叙事当中,而是依据小说内容进行“个人式”的艺术处理,动作夸张诙谐,表情丰富逼真。

2、由文学语言到舞蹈语言

    第一段舞蹈在慵懒的木鱼声中开始,“济公”身穿破烂的衣衫,蓬头垢面、手执蒲扇,头戴一顶船型帽,以其独特的睡觉造型出现,观众一下子就能认出这个独特又熟悉的济公形象。

   第二段舞蹈随着一声鸡鸣声切换到喜的情绪中,动作夸张放大,手臂松弛两边摆动,把济公的懈坠与逗乐感体现的淋漓精致,在这一舞段中,特别强调动作瞬间停顿的造型感,给人以一种影视特效的视觉体验,这样的处理非常抓人。

第三段是舞蹈的快板部分,体现的是癫狂的救赎者的形象,这是一种斗争与反抗的形式。他貌似游戏人生,玩世不恭,其实却有鲜明的爱憎。在无法动摇旧统治的黑暗现实中,采取癫狂者的特殊手段来大泄民愤,大快人心。这与前两段风格的反差形成了鲜明对比,给人以思考。

第四段舞蹈编导称之为“悟”,其以一段佛教音乐将人们的心境烘托到至高点,从之前癫狂救赎者的形象转移到开悟、慈悲的活佛形象,又从活佛形象变换到济公在街市中打闹、趣味的市民形象,最后以整个舞蹈的第一个造型结束,头尾呼应。

              .文学性与动作性的有机结合

《济公》作品选材独特,没有陷入惯常的风花雪月和王公贵族式题材,而是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挖掘一个人们熟知的民间故事人物形象。动作的运用也少见中国古典舞的拧、倾、圆、曲,而是从人物的外在形象特征体会内心情感和命运变化出发,为人物戏剧化服务,将文学与舞蹈有机地联系起来。

舞蹈的创作十分“依赖”于文学或历史传说等提供的“文学性”支撑。从《宝莲灯》《昭君出塞》《木兰归》到《梁山伯与祝英台》、《济公》等,在这些舞蹈的背后,都有一个类似于文学性的文学蓝本,为舞蹈创作提供一条叙事的线索和情感依托的方向。这些成功的艺术实践,无不有力地说明文学对舞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它是舞蹈的营养补充剂,大大丰富了舞蹈的题材、内容、人物形象和结构,使舞蹈更加具有表现力和艺术生命力。

                         结语

    文学和舞蹈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形象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调动读者的想象,而舞蹈是以人体的动作和姿态作为表现手段,用生动鲜明的形态通过视觉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思想感情,使其情绪受到感染并迅速产生共鸣。所以古人说:“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也就是说,在状物抒情方面,文学语言有时不如直观形象的舞蹈更能使人感到尽兴,更能酣畅淋漓。正由于舞蹈与文学的艺术特性和艺术功能各有其长,人们往往将二者熔为一炉,发挥各自优势,为表现一个统一的艺术主题服务。我们不仅能从具体舞蹈作品中歌词内容和舞蹈动作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艺术功能发现舞蹈和文学的密切关系,而且可以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文学对舞蹈所产生的影响中看到这一点。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文学作品 舞蹈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