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初中数学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

热度0票  浏览100次 时间:2013年11月08日 15:00

初中数学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
曹  伟
(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江苏  扬州  225109)

摘  要:学生的主体参与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展示思维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初中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和课堂教学过程入手,分析了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参与;教学策略


一、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
(一)巧妙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初中数学课中,通过巧妙设计导入环节,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时,教师先由:“年轻人朝气蓬勃,就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一句引出3张日出图,引导学生将地平线看成直线,太阳看成圆,使学生直观发现,并有效地揭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接着教师出示锯子锯钢管的画面,问:这个动画中何处体现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回答:钢管的横截面可以看成一个圆,而锯子是一条直线。接着教师又出示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解释了诗句的大致意境并用直线与圆的图描述了该诗的大致意境。至此,学生的探究欲望已经被完全激活,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师、生”角色互换,激活学生的思维
“师生角色”互换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验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有效发挥的一种较好的教学途径。通过师生角色互换,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路过程,分析学生出错原因,制定教师指导方案。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复习课上,一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如图,E,F是 ABCD中AB,CD边上的中点,AB=AD+BC,连结DE、A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M、N,试说明AN⊥DM。此题思路很宽,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而且各自所用到的知识点不尽相同,六、七种方法分别用到了四边形和三角形中很多重要定理及性质。然后教师请学生上台简述解题思路,“教师”的角色让他们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自主发现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数学与生活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现实,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寻找数学知识在客观世界中的实际背景材料,把大量数学好题材置于学生所热爱的生活情境之中。如在几何教学中,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体几何模型,并进行评比;结合三角学习,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测量、绘制校园平面图,测量旗杆的高度等;结合社会实践劳动,利用同学亲眼目睹的水渠、谷堆等进行“截面”、“体积”内容的教学,交给学生自行创作任务,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教学内容的活动,数学活动只有在学生亲自参与下,才会变得更有实际意义。
二、通过构建高层次的思维探索过程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
(一)在概念形成的过程进行参与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的教师只讲“可以这样做”或“应该这样做”,而对“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和“为什么应该这样做”却很少涉及。没有考虑到在数学概念及其定义形成或发生之前,往往存在着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如新的概念为什么要引入?定理是如何提出来的,有什么用?等等。而这个过程恰恰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好契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设法指导学生探讨这些“为什么”,理解数学中的“道理”和“意思”。
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概念时,教师可作如下设计:师: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1002-992?哪种更简单?几种方法比较后学生们普遍感到逆用平方差公式更简单,即:1002-992=(100+99)(100-99)=199×1=199.师:你能尝试把a2-b2写成乘积的形式吗?根据上面具体的例子,学生不难得出:a2-b2=(a+b)(a-b)。师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出因式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并指出关键是(形式)“化为积”。
(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参与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入手处,提问题的过程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训练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差异,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展示问题思维过程。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进行生动活泼的探索,进而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然后在问题解决中顺利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培养。
如在圆的有关性质教学时,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题:如图,在△ABC中,AB是⊙O的直径,∠A=30°,BC=3,求⊙O的半径。学生看了一遍题目,便嚷开了:太简单了!很多学生都口算得出了答案。
如果教师到此就停止了让学生继续思考的脚步,那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机会。试想一下,如果AB不是直径或没有了圆,学生还会认为简单吗?
师:若题中AB不是⊙O的直径。其余条件不变,那么⊙O的半径还是3吗?
生1:AB不是⊙O的直径,当然不能解直角三角形了,所以⊙O的半径不会是3。
师:想一想,这个圆中会不会有上题中那样的直角三角形出现?
此时学生陷入了思考。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并且所构造的直角三角形,必须要用到已知三角形中的条件。
生2:(一脸兴奋)如图,作直径 ,连结 ,则⊙O的半径还是3。
师:若设∠ ,BC=a。则⊙O的直径是多少?
此时的学生有了上面的经验,不难得出⊙O的直径2r= 。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想方设法去唤起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他们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江.思维参与才是真正的主体参与[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4).
[2]刘政智.浅谈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初中数学 地平线 关键词 年轻人 扬州市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