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理工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   

热度0票  浏览54次 时间:2021年11月23日 09:52
  摘 要:不同阶段的建筑施工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智能建筑的影响较大,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应用增加了线路的精密性和复杂性,也更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产生难以预计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针对这种情况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抗震技术的应用中加入更多的抗震技术需求,使建筑的安全性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并通过不断的应用实践,对抗震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更加科学的完善和优化,达到更高水平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抗震技术;应用
  1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抗震技术的原理
  地壳运动是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地壳运动期间产生出的大量能力会形成地震波,对周围区域造成极为强烈的震动影响,导致区域内的建筑稳定性受到破坏而坍塌,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抗震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多的考量到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差异,并结合建筑的阻尼参数,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抗震方案,最终在建筑工程结构中强化抗震性能,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抗震技术效果。合理增加建筑的阻尼值能够使建筑提高对地震的吸收能力,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地震所造成的损伤,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将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当前采用的建筑施工抗震技术主要是被动抗震和结构抗震两种,其中被动抗震能够利用传统的方法将建筑加固,促进建筑整体稳定性的提高,而结构抗震能够在施工期间通过增加阻尼参数增加的方法使地震波被建筑吸收,在地震后将相应的能力释放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地基的选择和规划的不合理
  建筑地基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础,必须要在施工前做好科学合理的建筑地基选择和规划,不同建筑对于地基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地质特点进行选择和规划,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和抗震技术达到施工要求。但是部分建筑工程在地基的选择和规划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情况,比如缺少对地基稳定性的充分考察和科学分析,导致建筑无法达到要求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大的坍塌风险。
  2.2 施工质量不达标
  在合理选择和规划建筑地基的基础之上,能够使建筑质量得到较大的保障,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也会对建筑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偷工减料、设计缺陷等问题,都会导致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无法达到施工要求。主要是由于部分建筑工程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采用质量较差的材料进行施工、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证、缺乏有效的质量把控体系导致质量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甚至是存在严重的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都会直接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无法达到标准,影响到建筑的抗震性能。
  3 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策略3.1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1)科学选择抵御地震的第一道防线。严格来说,第一道防线设置和选型负担比较小或者没有,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小的填充墙和竖向支撑墙就可以承重。尝试选择尽可能小的轴向压缩设计,通常具有较高轴向压缩力的框架柱不适合第一道防线。但是,根据施工的约束,只能使用单一的框架系统,该框架的支柱是结构系统抗侧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选择“强柱弱梁”设计。(2)通过安装冗余组件可以形成多条抗震防线。建筑物通常使用双重抗侧力体系:框架-抗震墙、芯筒-框架、内墙筒-外框筒、框架-支撑。根据水平地震侧力,可以依靠支撑或墙体等框架为主要抗震防线。
  3.2 选择合适的地基
  自然环境非常重要,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建筑物对地震的反应不同。在建造房屋之前,需要选择适合各种自然环境的地基。强抗震性是地基最重要的选择条件之一。在选择地基时,需要考虑地基的稳定性和埋置的深度。地基的稳定性使其可以承受高层建筑的压力而不会滑移,而埋置深度应为建筑物的 1/15,考虑到地下室的建造,还需要预留约 500 米的深度。为了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在建筑建造中需要设置多道防线就,可以采取许多方法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3.3 合理确定建筑结构类型
  进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要结合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地震发生的频率合理确定建筑结构类型,选择安全性能高、抗震稳定性好的建筑结构。对框架结构进行功能优化,尽量使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提升高层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为了更好地实现抗震设计目标,建立科学的地震受力模型对结构受力进行分析与计算,确保建筑结构的所有承重构件能够达到抗震设计标准,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避免发生建筑倒塌事故。
  3.4 基础隔震抗震技术
  按照不同的类型,基础隔震技术可以分为支撑摆动隔离抗震技术、橡胶隔离抗震技术等。在住宅建筑工程中,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对地基基础结构实施严格的控制,从而实现隔振的目的。例如,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结构的框架,由于此类框架中的配筋率比较低,所以抗震效果更加明显。在具体施工阶段,施工人员需要将特殊的减震材料设置在建筑结构中,并与圈梁连接,有助于提升住宅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3.5 半主动和主动控制抗震技术应用
  半主动抗震技术是通过控制部件使外部建筑结构的参数能够进行适当的调节,将控制作为调节载体,可以利用最低的外部能量发挥出微弱的电流影响,为实现抗震性能提供能量。在抗震技术应用时,可以将电键作为控制部件,将自动电键装置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能够较大程度的改变建筑结构的动态特性,而半主动控制装置主要是由可控液体阻尼和可变装置组成。主动控制抗震技术在应用时,要格外注重地震等级边界对建筑结构参数的影响情况,由于抗震力属于反向力,需要基于地震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出抗震的性能,所以在建筑内还需要建立传感系统,使抗震技术更加完善。
  3.6 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把控
  由于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所以在进行施工质量的把控时,必须注意加强把控的全面性和严格性,才能够有效减少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主要是建立起完善的施工质量把控体系,包括对施工材料采购和检验的规章制度、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考核制度、对施工质量的巡查和抽查制度等,只有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达到施工质量要求,才能够确保整体的施工质量都达到施工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对抗震技术的应用学习,掌握更加先进的抗震技术,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进行优化,能够使抗震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更好的保障建筑的抗震性能。
  3.7 加强框架节点抗震性
  住宅框架节点是连接房屋内承重梁与框架的节点。在施工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提高框架节点的连接质量。为加强框架节点及周围混凝土的强度,施工人员可先完成梁底混凝土的铺设,在框架间铺设混凝土,确保各施工步骤与施工方案一致,不得擅自改变浇筑顺序,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完成各环节的施工。施工中如发现图纸有问题,施工人员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并按设计单位反馈的方案进行施工,以确保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住宅建筑。
  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应用是在民用住宅、工业厂房、特殊建筑等多种建筑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能够使建筑的安全性得到更好的提高,避免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造成的人员和财务损伤。通过对抗震技术应用的分析能够更好的强化对抗震技术应用的了解,有利于抗震技术应用的学习和提高,尤其是对当前抗震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更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才能够使抗震技术更好的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参考文献
  [1]胡舜文.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145(03):168-168.
  [2]苗云.论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0,No.207(08):121-122.
  [3]张栓齐.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9,017(005):171-171.
  [4]丁幼亮,梁启慧,朱浩樑,钱东升.建筑抗震支吊架地震作用计算方法评述[J].建筑设计管理,2019,34(11):72-73+90.
  作者简介:
  王朋康,男,河北省邢台市人,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