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高校声乐教学气息支撑与巧用探究

热度0票  浏览187次 时间:2018年11月02日 14:23

  【摘要】气息是声乐演唱的源动力,声乐艺术其本身就是气息支撑运用的艺术。气息的“支点”落位、呼吸慢与急、浅与深、压力的强弱与精神状态休戚相关,直接影响其吐字发声效果。由此可见,歌唱的技巧核心在于气息的支撑与巧用,缺乏正确的气息控制方法,则难以进行声乐演唱。结合高校声乐教学而言,如何在声乐课堂中让学生掌握气息驾驭技巧,学会巧用气息进行声乐演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高校声乐课堂驾驭气息的教学意义入手,对高校声乐教学气息支撑的训练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解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声乐教学中气息控制的“巧”用思考,对高校声乐教学气息支撑与巧用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声乐教学;气息巧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声乐课堂驾驭气息的教学意义诠释
  声乐作为一门缤纷绚丽的艺术种类,它以动听美妙的发声、优雅多姿的旋律表达情感,带来美的愉悦和生活的启谛。而要学好声乐演唱这门综合性艺术,首先必须通过科学的嗓音基础训练方法,掌握正确的气息驾驭方式,这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当中尤为重要。
  离开气息,将难以发声,缺乏正确的气息控制,则同样难以演唱好不同种类的歌曲。相对气息训练而言,也并非理论蛮学便可“一蹴而就”,脱离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难有实际教学成效。
  呼吸是人类生存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生命不息则呼吸不止。
  而歌唱中的呼吸运用则基于这种本能之上,是基于科学的本能训练进而人为扩大,通过气息的“呼”与“吸”动作力度的协调加强,实现声乐歌唱中气息的正确驾驭,带给人们悦耳的天籁般享受。单就概念而言,气息支撑理论抽象模糊,不认真探讨,很难实现气息的准确驾驭,也就是单凭臆想就能唱好一首歌,离开气息实践的充分积累,唱响一首动听的歌也决非易事。
  气息作为歌唱之本,在人类声乐文明的光环中可谓无处不在、息息相关。气息不仅对演唱者音调、音高造成直接影响,而且直接左右着演唱者音量与音色等,进而影响其歌曲表达的心底情绪,形成不同的“特色”演唱。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并掌握气息驾驭最为重要,这是歌唱动听与否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演唱好每一首歌曲的条件与保证,科学的气息训练方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与核心地位,离开它,一切均属空谈妄论,所以说,气息研究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意义重大。
  二、高校声乐教学气息支撑训练的方式解析
  (一)气息的多属性训练
  结合不同曲目的内容与情感差异性表达,演唱相应的呼吸属性也会受旋律、速度与节奏等因素影响,分别形成了特征迥异的气息运行模式,高校声乐教学可依据不同的种类气息进行多属性训练:
  ①连气:流畅平稳和舒缓旋律中,伴以长音或一字多音的悠美乐曲时,歌唱气息应缓缓推进,音乐尤如潺潺溪水一般,缓缓起伏而情绪绵延不断。②坐气:用于宏大气势乐句的演唱中,通常有大跳音携程相伴。此种情况下,在音乐高点“弹跳”之前,演唱者需将气息下压至稳,通常把这种强而有力的气息驾驭与气息支撑能力称作“坐气”。③弹气:通常在欢快的旋律中,乐曲往往以短促调音"弹”显声乐艺术的灵性,此时,歌唱则需用“弹气”串联起多个跳音,让歌曲彰显韧性与生动,让人领略蜻蜓点水般的美妙意境。④偷气:为保持韵律线条的衔接完整性,歌唱者不循常规,在音与字间隙中“偷”换一口气,形成旋律的长时间连接,进而达到至佳的艺术成效。
  (二)气息的跨音区训练
  ①气息中低音区支撑训练。相对声乐学习而言,中低音区支撑训练作为技巧性基础训练之一。通常采用的训练方式简单易行,可用打哈欠或叹气的方式,将气息压至丹田处,上半身呈放松状态,将平稳的声音贴紧气上,在胸腔保持通畅的情形下,将声音与气息集中“送”出来。应注意的一点是,中低音在气息支撑下柔和地发送出来。②气息过渡声区的支撑训练。二至三声区是人声音的共性特点,而每个音区有所区别,因此需要必备的声区过渡。过渡声区倘若缺乏训练,则声音难以实现统一。因此,如何消除变换过度的感觉应作为歌唱的首要目的。而变换声区则依赖于气息的换位训练。仍可采用打哈欠或叹气法训练,将气吸至丹田,保持住现有的吸气状态,并放松下巴,臆念中让气息遵循声音的运行轨迹涌入头腔,下端多给气,顶端多点空隙,如此声音便上扬而出。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气息控制的“巧”用思考选项(一)让学生充分领会气息对抗的能量互动作用运动学原理告诉我们,呼吸同样会产生能量,气息的“吸”
  与“呼”倘若能充分利用,就能积聚大量的气息能量。相对而言,说话与唱歌存在本质性的不同,唱歌则需要将讲话的自然状态气息驾驭起来,将气息凝聚成一体的、赋予力量型的气流,既便脱口而出,也掷地有声。日常教学可结合日常现象启发、诱导学生,如我们打喷嚏时,需大量吸气于先,而后快速呼气、突然喷出,喷嚏便响亮而出。再如在重担上肩前,我们一定要先鼓足气,通常要一口丹田气屏住,站起行进中仍然要保持住这股气。相对来说,这两种气均由气与气彼此的对抗产生相应力的作用。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我们可组织学生通过举重、搬运模仿,从中体会这样的气息对抗性理解,进而体会优秀演唱者何以唱得高亢、响亮,声音极具穿透力的道理。在此启发之下,使得学生尽快掌握支撑气息要点。
  (二)让学生全面理解控制气息的“支撑点”
  通常而言,“支撑点”作为声乐惯用名词,主要是要求演唱中快吸气、慢呼吸相结合,这就需要给出持续不断的气息控制。任何事物的出现均需要一个强力的支撑点,如同楼房卓然而上需要一个稳固的基础为支撑一样,气息发声也如此。演唱中,气息的支撑点应位于丹田及周围。要求丹田必须一直保持其鼓出吸气的初始状态,维系这种状态则需肌肉吸气群的强力驾驭。
  参考文献
  [1]张永芳.论声乐教学中“气”的训练[J]皖西学院学报,2010.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章迪(1989—),女,河南驻马店人,艺术硕士,讲师,黄淮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