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班级实践中的优化探究

热度0票  浏览72次 时间:2021年8月06日 09:17
(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福建长乐 350200)
摘 要:班级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的主战场之一,做好班级工作中的德育渗透,相当于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基础。
关键词:时间;空间;个体角色;实践途径;反馈机制1 “立德树人”理论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内涵是要坚持德育为先,从正面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并以人为本,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来塑造学生,改变学生。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有利基石,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将其融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基于此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班级实践中的现状
班级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的主战场之一,做好班级工作中的德育渗透,相当于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基础,但是在实践中有一定的不足。
2.1 时间长度上的局限性
学校教育实施的时间局限,使德育渗透存在不连贯性。通过各种手段形成的思想上的激励,在缺少对应约束环境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退化,离开对应约束环境的时间越长,退化的程度就越强。在学生的自我评价调查中会发现,学生对这种退化有很强的自我感受,力求改变却囿于这种局限而不得法。
2.2 空间广度上的局限性
班级德育实践,这个“班级”很多时候会被误认为是一个具体的空间概念,认为班级几乎是德育渗透的唯一场所,多不过加上宿舍,学校食堂,操场等学校的概念。也即班级德育实践最大只能泛化到学校,或者部分时候加上家庭这个环节。面对新时代的新特点,这种局限不利于实施更广泛意义的德育教育,不利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更有效的实践。
2.3 个体角色的局限
立德的过程和树人的过程,受到固有角色的局限会不利于根本任务的实现。科任老师局限于本科目的教学的,也定位自身角色为知识传授;班主任定位自身角色于“一班之主任”,自身是德育的实践者、组织者,其为主动实施一方者;学生定位自身为被动接受者;家长自身定位为老师的辅助者。个体对自身角色定位的固化,让德育实践受到很大的局限。
2.4 实践途径的单一
长期以来进行德育教育或渗透的主要途径是单方灌输,学校层面开大会,年段层面开中会,班级层面开小会,外加科任老师课前说两句,台上主观意志灌输为主调,台下只顾被动接收,未知是否接受。这些途径实施的越久越容易僵化,而缺乏改进的意愿。
2.5 反馈机制的缺失
不同于学习成绩的量化比较,对阶段性的德育成果,无法有效的评价,参与者无法有效的从正向反馈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后续提升改进提供参考。现有的部分经验交流也多以主观感受为基础,缺少客观操作的可重复性。
3 德育实践的优化探究
基于上述内容,班级德育实践的不足需要全局有效的去加强,可从以下方面做尝试。
(1)延伸时间的长度,班级管理者需要明确的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意义,并有意识的将现有的实践时间范畴向外扩展。需有课内到课外的扩展意识;正常作息到周末的扩展意识;学期内到大的假期的拓展意识。时间的连贯是意念连贯的基础, “立德树人”绝对不是阶段性能够实现的,需要有长期意识,连贯意识。
(2)扩展空间的广度,德育实践实施的场景如果过于单一,收获的成果也必定不会多元,有意识的在课堂之外的场所寻找可能实践的机会,是管理者必须思考的。宿舍,食堂,操场;去宿舍、去食堂、去操场的路上;学生家中的卧室、客厅、小区;来校途中的公交站、公交车等等。
另外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加强了社会实践的要求,特别是近年开展的研学旅行为德育实践开阔了很多空间。当然,新时期新特点,我们还应该有意识的注意到有一个地方叫“虚拟空间”,这是一个新任务,也是一个新挑战,必须作为重要的实践扩展空间之一。
(3)探索角色的置换和多元化,自我角色定位的固化,能很好的减少管理过程中的精力损耗,只需一个铃声,台上的人进入教师的角色,台下的人进入听课的角色,效率很高。但是对于“立德树人”之百年功业,没有角色的多元体验,很难足够深刻的明确自身的历史定位。在实践过程中,德育的管理者可不可以是学生?倾听和接受者可不可以是教师?师生联系的桥梁可不可以是家长?只有突破固有的角色定位,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4)拓宽实践的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事实上已经有意识的将德育实践的途径进行了拓展,如社会实践,如研学旅行。但是如果管理者不能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新方向,就会退回原始的低效的说教。 “立德树人”实践的途径必然是言教与身教的结合;个体与集体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建立品格、塑造人格;在个体探索与集体合作中磨练意志、锻炼能力;在研学旅行中比较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差异和共生,这才是更多元的“立德树人”的途径。
(5)形成更全面的反馈机制,不同于自然学科,想通过一份试卷测出当前“立德”的效果、 “树人”的效果是做不到的。但是仍不应放弃,可以从心理学的量化测表中得到部分的借鉴,同时借助数学的样本优化手段等,让部分测量得以实现。另外,心理学中的谈话式信息获取也应当值得借鉴,通过围绕学生个人,同学,家长等有针对性、有共同意涵的谈话信息佐证德育成果的得失。还有,必须明确的将反馈结果作为依据实践到后期的工作中去,并形成二次反馈。总之,反馈机制应该向更多门类的学科取经,如自然学科使用的逻辑推理;临床医学使用的实验方法;经济学的模型推演等,多元的反馈方案更有利于客观和准确。
4 结 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国家民族的意义深远。班级作为实践的第一线,必须在理论上多加深化,在方法上多加尝试,同时借鉴一切可以借鉴的手段,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江光荣 . 心理咨询与治疗 [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 丁钢 . 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 [C].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州市教科所十三五规划课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研究(FZ2019ZX043)研究成果。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