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哲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热度0票  浏览195次 时间:2019年9月11日 15:47
  苏 红
  (吉林大学)
  【摘 要】马克思的群众观点,是一种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观点,在历史漫漫的发展中,这种观点又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马克思的群众观,更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社会中的大部分都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代表。 人民群众对社会实践与生产关系有最清楚最直接的认识,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马克思的群众观点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而不断的发展。 在中国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前进的道路上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鉴于此,本文将对马克思的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群众观
  ! ! ! ! 马克思群众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认识马克思的群众观需要从辨证的唯物史观与历史的唯物史观的角度进行,从这两个角度可以知道,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这些方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方面。在生产力发展中人民群众具有主导作用,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活动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因此,马克思的群众观为社会历史的发展的提供了理论支撑。 鉴于此,本文将对马克思的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
  一、马克思的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群众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群众观是科学的,就是因为它来自社会实践,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丰富与发展。 下面将结合人民群众的概念、发展理念等方面来说说马克思的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1. 毛泽东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对马克思群众观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人数比较多。 马克思处于 19 世纪初期,当时是工业大革命的时代,工人阶级的生活质量不高,社会地位低下,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工人阶级。 毛泽东与马克思是处于两个时代的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差异比较大,对人民群众的主体有不同的认识,毛泽东认为,广大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的中坚力量,这是毛泽东结合中国当时具体的实际,对人民群众观点的创新与发展。 当时中国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农民长期处于封建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压迫,斗争意识强烈。 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占有全国人口的巨大比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为毛泽东带来启示。因此,毛泽东认识到农民群众的力量,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使得马克思群众观与中国实际情况紧密结合。
  2.邓小平从人民群众内涵方面对马克思群众观的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丰富了基层人民群众的含义,重视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邓小平明确的指出,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关键作用,邓小平依据马克思群众观的理论基础,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重新定义,进行了根本的变革。 重视知识分子的地位,极大提高知识分子的责任心。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改变了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将知识分子摆在重要位置上,促进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邓小平对知识分子的肯定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党对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给与高度肯定,第二,肯定了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者的作用。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知识分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 1978 年以后,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观,探讨知识分析脑力劳动者的作用,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群众观的发展。 改革开放实施以来,社会阶级、社会阶层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技术工人、个体经营、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这些人在不同的领域与行业发展着,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笔者认为,党应该正确的进行领导,引导这些群众诚实的劳动,为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力量。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江泽民在马克思群众观的发展上,扩大了群众基础,让这些新阶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间力量。
  4.胡锦涛同志对马克思群众观点的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国际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
  含义比较广泛,基本上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将群众观众看作是社会进步的核心, 同时, 人民群众也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精神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同时,胡锦涛同时还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胡锦涛指出要解决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处理好各个阶层的利益,和谐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就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尊重,义务得到发展。
  5.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群众观的最新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拥有无限的智慧与力量,只有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才会取得改革的发展。结合当代中国发展实际,习近平提出,要促进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更加具有信心,让人民群众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兼顾好社会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习近平同志认为,我们党要走入人民群众中去,了解人民群众真实的需要,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密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提升人民群众工作的实效性。
  二、马克思群众观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以马克思的群众观为理论基础的。我们党需要认识到,马克思群众观是具有活力与生命力的,马克思群众观是科学的,正是因为它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同时,我们党从马克思群众观中吸取了非常多的精华,结合不同时代发展情况,不断丰富与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对中国当代发展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总而言之,马克思群众观具有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我们党要从中国发展实际出发,深入研究马克思群众观的本质内涵,促进马克思群众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的进一步融合,提升群众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正聿.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0.0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