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试析生态批评角度解读《非洲的青山》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来源: 中国论文网    发布者:冯雪芳
热度0票  浏览409次 时间:2011年3月01日 12:54
论文摘要:海明威的非洲题材作品是其整个文学创作中的一朵奇葩,它源于神秘的非洲大陆,故比起其它作品更具有异域风情。本文选取他的代表作《非洲的青山》,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揭示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批判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征服,呼吁人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论文关键词:海明威 《非洲的青山》 生态文学批评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一、前言
  十九、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灾难。环境的不断恶化促使人类开始全面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批评应运而生。生态批评 (ecoeriticism)是美国批评家威廉.鲁克特(WilliamRueckert)与1978年在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LiteratureandEcology:AnExperimentinEeoeriticism)中首次提出的概念。生态批评是以保护生态为中心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文学批评理论,旨在确定文学,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非洲的青山》是海明威非洲题材作品的代表作。在这本书的卷首,海明威曾声称:作者试图写一本绝对真实的书,看看一个地区的形状和一个月的行动方式,如果真实地描绘出来,是否能与想象的作品相媲美。这里强调的“真实”,既有别于虚构作品中的真实,又有别于自然主义机械模仿的“真实”,它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概括,是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统一。在生态批评家的眼里,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海明威对非洲风景和动物的浓厚兴趣,也真实地反映了海明威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据此,本文试以生态批评为视角,从以下两方面:海明威对非洲自然风光的热爱和海明威对非洲野生动物的猎杀来探讨《非洲的青山》中所体现出的海明威的自然观。
  二、海明威对非洲自然风光的热爱
  在《非洲的青山》里,海明威极尽描写之能事,向读者展示出了非洲大陆独特的自然风光。葱郁的森林,无垠的草原,秀美的群山,瓦蓝的苍穹,名目繁多的野兽与鸟禽,纯朴独特的乡间风俗等在海明威的笔下都定格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栩栩如生,引人人胜。海明威多次表达了对非洲大陆的热爱之情,认为这片土地“无与伦比”。实际上,海明威对这片土地是如此热爱,以致于在还没有离开之前就已经开始怀念它了。
  在书中,海明威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个山清水秀,天高云淡,颇富异域风情的地方。“那是一片苍翠宜人的地区,茂密的森林覆盖着一座小山坡,森林下方是些小丘,从山上茂密的树林里往下流淌的几条水道将整个地区劈开。
  东边吹来丝丝凉风,山坡上茅草随风摇摆天空中漂浮着许多大块的自云,大山坡上的森林里高大的树木密密匝匝,枝叶相连,看起来人都可以在树梢上行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天地一体,意念之中读者也不免心旷神怡。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再欣赏另外一幅美景:“…高大的树干很光滑,底部有一圈树跟,呈圆形的突起状,像动脉一样往树干上攀缘;这些黄绿色的树干就像冬雨后的一片法国森林。但是这些树的树枝展得很开,树叶茂盛,高达十二英尺。”身处这样的境界,一同前去的第二任妻子波琳曾由衷地赞叹:这儿的树真像安德烈的画。安德烈是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多以波状的、富有含意的线条勾画近乎完全抽象的生动形态图样。海明威不是画家,但他却以朴素无华、准确生动、简洁明了的语言——这种独特的线条给我们精心绘制了这幅画。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非洲大陆的独特风光让海明威很是陶醉。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它把人看成是自然界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是一切价值的尺度,自然及其存在物不具有内在价值而只有工具价值。因此,人类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利益。换句话说,人类中心主义将自然排除在人的道德关怀的范围之外,人对自然没有直接的道德义务。据此,非洲大陆之所以为海明威所爱,主要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创作源泉和审美原型,给了他以视觉的享受。在这里,地球上其他有生命的自然万物则被迫降低身份居于被欣赏的、被取消了话语特权的客体地位。草只是草,树只是树,它们没有语言,没有思想,没有道德,甚至连生命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也都是因为能够服务于人类。

  海明威的自然观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他之所以热爱非洲大陆,除了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另外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非洲是一个广阔的天然动物园,是狩猎者的“天堂”。海明威来非洲的主要目的是打猎,因此,他对某个地方喜好与否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打猎。
  在其中一处,海明威写道,“…我们正进入一片我在非洲见到过的最可爱的地区。野草碧绿平整,短得像刈过后新长齐的草坪,那些树木树身高大古老,树脚边没有灌木丛,只有光溜溜的青草皮,像一个鹿苑,我们顺着万德罗博人指点的一条几乎看不出来的小径穿过树阴和一搭搭斑驳的阳光。我无法相信我们竞突然进入了这么一片美妙的地区。”这个地方之所以被海明威称作是“最可爱的”,是因为“这是片处女地,是该死的非洲几百万英里土地中的一小块尚未有人来射猎过的地区。”而另外一个地方,“山谷里有茂密的树林,两谷之间的山脊上是青草覆盖的斜坡,临驾其上的是大山上茂密的竹林。峡谷往下延伸进大裂谷,远端似乎变窄,在那里穿过裂谷的石壁。再过去,在青草覆盖的山脊和斜坡上,是一片森林密布的山丘。”如此美景却让海明威甚为反感,仅仅因为这个地方“是片糟糕透顶的供射猎的地区”。
  海明威笔下的自然已经是被人的感官过滤后的产物是人化的自然,只是充当生活图画中的风景,或是成为满足人的征服欲望的场地,当着各种各样的配角。而海明威则自封成了高高在上貌似强大的具有一切发言权的审美主体。正如美国作家华兹华斯所说i“看看那些打猎取乐者(pleasure —hunters)吧!他们哪里还顾得上欣赏自然美景,他们所渴欲的是如何迅速地获取更多猎物,他们恨不得更陕地飞过他们本应当来观赏的田园。”
  三、海明威对非洲野生动物的猎杀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在《非洲的青山》里,海明威自称“以追猎为幸福”,详尽地描写了他们追猎的过程,以及在这期间的心路历程他因追猎失败而苦恼,而嫉妒,因追猎成功而自豪,而狂喜通过海明威摄像机般的描述,我们似乎能够看到猎人们站在高处,向本应该安居乐业的野兽们布下了天罗地网,随着一声枪响,四处便弥漫着血腥味,而从胜利者那近乎痴狂的兴奋的脸上我们却读出了残忍与狂妄自大。实际上这是一场以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为手段,以动物的死亡为终极目的,印证人类勇气和智慧的战争。
让我们随便从书中拿出一个镜头来细细品味一下:“鬣狗那种可憎地跳跃的样子十分滑稽,在平原的大白天里,肚皮完全贴着地慢慢地挪动,如果从后面朝它开枪,它就会朝前拼命奔跑,然后一头栽倒。鬣狗真能逗人乐,它跑出了射程,在一个碱性湖前停下,回头张望,如果它胸部中弹,就会仰面倒下,四脚和肚子朝天。最让人开心的事莫过于看到那三角头的鬣狗在十码处中了弹,突然从陡岸干沟旁高高的草丛里蹿出来,散发着臭气,急急忙忙地兜上三个越来越小的圈子,好像要咬住自己的尾巴似的,然后死去。”鬣狗本不属于海明威猎捕的对象,朝它们开枪,完全是为了欣赏它们中弹后的种种“丑态”,以博随行人员一笑。从上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鬣狗临死前的惨状,正是海明威一行的乐趣所在。这足以证明自诩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的人类却有着以屠杀其他物种以残忍为乐的肮脏灵魂。
  在另外一处,海明威为我们详细描写了他是如何熟练地给一头“从外表上看来完全死了心脏却还在有力地跳着”的公苇羚开膛破肚的。“我用手指摸到它前腿后面的心脏,感觉到它隔着一层皮在跳动,就把刀子戳进去,但是刀子太短,把心脏推到了一边。我摸得到它,手指上觉得热呼呼的,富有弹性,感觉到刀子把它推开了,但是我把手摸了一圈,就割断大动脉,热哄哄的血喷到了我的手指上。
  一旦放掉了血,我就用小刀开始开膛,依然想在垂眼皮面前卖弄一番,便干净利落地将它的内脏出清,掏出肝脏,割掉苦胆,将肝脏放在一个长着草的小土包上,将肾脏放在它的旁边。”对—个嗜好狩猎的人来讲,这是一个享受胜利果实的幸福时刻,但对于这头被捕杀的苇羚来说,这无疑是罪孽与不公的。苇羚是羚羊的一种,作为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在非洲森林里它只是一个渺小的存在,却被无情地取消了其存在的权利。当然苇羚的不幸只是众多不幸动物中的一个,在那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同样的悲剧。在自以为是的人类面前,非洲的野生动物们时刻面临着被捕杀的命运。

  在《非洲的青山》里,海明威曾写道:“我不在乎杀死任何东西,任何动物,只要杀得干净利落,反正它们早晚都得死,而对于一直在进行的夜间捕杀和季节性捕杀,我的参与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我丝毫没有负疚感。我们吃动物的肉,收藏它们的皮和角。”海明威费尽心思捕猎动物,为的是得到它们的皮、角或头,好回到美国,向那里的友人们炫耀。这里的狩猎俨然成为人类自己勇气和尊严的求证方式。为了互相攀比胜利果实,人类可以抛开自己这种宇宙中最有才华的理陛生物所应承担的义务和应有的道德,可以无视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而是以征服自然为荣,以征服自然取乐。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狩猎队打中了一头健壮、漂亮的公水牛时,它发出了“清晰、痛苦、悠长”的吼叫,而随行的夫人波琳却因此而陶醉。“我们听见它吼叫时感觉好极了,那声音多悲啊。就像是在森林里听见的号角声。”而老爹帕西瓦尔则说:“在我听来,那是一种怪欢快的声音,天啊,我们应该为此喝一杯。这一枪打得真好。”在人类面前,再庞大的动物也显得那样弱小和无助。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对这些罪孽深重的人们对大自然所犯下的罪行深感隗疚与不安,不能不对海明威积极倡导的这种狩猎生活重新审视,尤其是在生态保护成为时代最强音的今天。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美国“环境伦理学” 认为人类不是世界的中心,这一非人类中心说主张非人类存在物,如物种、生态系统等同样具有道德地位,人类对他们负有直接的义务。而且施韦策提出的“敬畏生命论”和泰勒的“生命中心论”将道德关注的对象扩展到整个生命界,构筑了以“尊重自然”为终极道德意念的伦理学体系。据此,我们来反思一下海明威在非洲的狩猎活动。对于海明威来说,其他物种没有思想,没有道德,没有尊严,没有生存权利,甚至它们的美与丑也全由人的审美情趣来决定。这清楚地显示出海明威有着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人类是万物之主,人类有权对自然万物任意处置。
  四、结语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恶化。人类为了满足自己无休止的欲望,大肆破坏自然,以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受到污染正如著名的生态文学批评家卡森所说的那样:我们总是狂妄地大谈特谈征服自然,我们还没有成熟到懂得我们只是巨大的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而可怕的是,现代人已经具有了能够彻底改变和完全摧毁自然的能力,这种巨大的能力如果得不到理性和智慧的约束,征服自然的最终代价必定就是埋葬自己。
  海明威一生著作颇丰,自然是他的创作主题之一。整体上看,海明威的自然观是复杂的也是矛盾的;不同的创作时期对待自然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三十年代的海明威已在文坛站稳脚跟,功成名就之下,私欲膨胀,大肆张扬自我,花巨资到非洲打猎游玩。自然成了他的征服对象,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在他创作中期的代表作《非洲的青山》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文学论文发表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