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经济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基于GVC 与微笑曲线理论的浙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障碍分析与路径选择

热度0票  浏览294次 时间:2014年2月13日 15:18

基于GVC 与微笑曲线理论的浙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障碍分析与路径选择

肖国圣1,李波平2
(1.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2.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条(GVC)上处于相对低端环节,后危机时代纺织服装产业陷入了生存
与发展的“双重”困境,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文章选取典型内生型传统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产业”作为研究对象,
以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微笑曲线”为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的升级障碍及路径
选择问题。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纺织服装产业;升级;路径
【中图分类号】F426.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3)12-0145-0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源要素参与全球范围内的优
化配置。商品的研发、制造、营销、品牌及服务等各价值环节,某
种程度上也进行着全球化的垂直分离与重构,最终形成所谓的
全球价值链(GVC)。然而,宛如跨国公司“哑铃型”组织结构,利
润并非均匀分布在全球价值链上,其主要利润往往流向产品价
值链的两端,即一端的“研发”与另一端“品牌”、“营销”,中间环
节属“生产制造”,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类似U 型的曲线,也被形
象地称为“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
浙江纺织服装业历史悠久,自古享有“丝绸之府”的美誉,
其长期以来的产业“支柱地位”难以取代。然而,与大多数发展
中国家或地区一样,浙江纺织服装业目前在GVC 中总体上尚
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环节”。企业主要以OEM(即代工生
产)的方式嵌入GVC 中,多数企业很难有机会参与到核心价值
链活动中去。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纺织服装市场结构调整以及一些更
具成本优势国家或地区引致的市场竞争白热化,已使浙江纺织
服装业的“生存空间”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为此,以新思维、
新视野积极寻求浙江纺织服装业的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一、纺织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构成分析
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纺织服装最终价值而
连接生产、销售、服务等价值过程的全球性网络组织,其价值链
主要体现在产业的组织层面、空间层面、产品及服务层面等。从
GVC 全球价值链角度来看,全世界不同的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着
从产品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到营销、售后服务等不同的经
营活动。因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进入障碍不同,以致其附加价
值相差甚远。这样,就形成了纺织产业价值链各环节与附加价
值之间的“U”型关系,即纺织产业“微笑曲线”(见图1)。
由图1 可见,一方面,因纺织服装的全球价值链涉及范围
较广,企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沿着价值链,越往上
游移动,进入壁垒提高明显。所以,不难看出,在全球价值链框
架下,当前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几乎面临着两个同
样问题:一是怎样嵌入GVC 全球价值链,二是怎样向“微笑曲
线”高端环节攀升。
图1 纺织服装行业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
二、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在GVC 全球价值链“微笑
曲线”中分工地位
(一)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其优势
1.区域块状经济正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一乡一
品”、“一县一品”的块状经济,可谓是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亮点
与特色。诸如绍兴中国轻纺城、杭州中国丝绸城、嵊州中国领带
城等在全国乃至世界皆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见表1)。
目前,区域块状经济正加快向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
级,这势必使浙江纺织产业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非国有经济十分活跃,中、小型民营纺织服装企业成为市
场主力军。据统计资料显示:早在2001 年,浙江纺织服装企业
中,国有经济单位数、从业人数、实收资本额、全年营业收入等
几大指标分别占1.5%、7.2%、11.4%、6.4%;而非国有经济分别
占98.5%、92.8%、88.6%、93.6%。在非国有经济中,民营经济所
占比重最大,企业数、从业人数分别占非国有经济的71.6%、
50.4%;港澳台及外商企业数、从业人数分别占7.4%、18.3%。
表1 浙江省主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3.产业集中度高,优势企业长期领跑整个行业。浙江纺织服
装产业集中度的逐年提高,已成为本行业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之
一。而以优势企业带动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浙江纺织产业的
显著特色与竞争优势所在。自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面对
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浙江纺织服装业着力推进由量的扩张向
质的提升转变,无论是规模以上企业数、单个企业的经济规模,
还是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
展态势(见表2)。
表2 2011 年1—12 月浙江省服装各行业
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表
数据来源:《2012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竞争力发展报告》
同时,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 年全省拥有1 亿元以
上产值的服装企业已达280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62.23 亿元,
占全部服装工业总产值的67.61%。中国服装协会公布的2011
年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中,浙江占36 家,继续保持全国同行
业之首。
(二)GVC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升级遭遇
的主要障碍
1.现行价值链、产业链制约。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长期以生产
链的形式嵌入到GVC 全球价值链中,在国际纺织产业价值链
中基本上处于附加值最低的“简单制造环节”。多年来,尽管浙
江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规模相对较大,但始终难以掌握行业核心
技术以及营销、品牌等高端经营环节,许多先进纺织机械、高性
能纤维进口量等逐年递增。这样,现行的国际分工将浙江纺织
服装业牢牢固化在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低端部位,也长期
处于价值链中的最低层,极大程度地制约了浙江纺织产业参与
国际分工的能力和“话语权”,短期内难以突破所处的国际分工
地位(见图2)。
2.国内外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制约。当前,浙江纺织产业国
际竞争力某种程度上仍主要依靠价格优势,而要维持相对较低
的价格,就必须努力控制成本。就纺织业而言,成本构成主要来
自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方面。其中,纺织原材料中的合成纤维是
石油原料的合成物。而近年来的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却
直接导致合成纤维等石油制品的价格居高不下。
图2 纺织服装行业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各个环节利润分布
同时,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融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也明显
高于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平均水平。据数据显示,2011 年,浙江
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息同比支出增长41.70%;劳动力成本更
是呈现快速提高之势,2011 年全省服装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达
31 357 元,同比增长17.89%。
3.企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制约。自主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主要利器。自2010 年以来,经过市场“倒逼”和政策引导,
浙江纺织服装产业总体创新能力提升明显,但“研发投入少,创
新能力弱”依然是对许多中小企业最贴切的写照。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 年,浙江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
业研发投入的经费总支出约占销售收入的0.48%,远远落后发
达国家纺织服装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5%的比例。部分企业
既缺乏自己的研发中心,又缺乏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研究机构
的合作意识,直接导致整个行业创新能力始终难以有所突破。
4.专业人才制约。正如上文所述,浙江纺织服装业以中小企
业居多,普遍缺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即便是一些相对具
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也十分缺乏纺织业专业人才,特别是技
术创新型人才。目前,不少纺织服装企业依然依靠原国有企事
业单位流动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技术管理骨干,后续人
才队伍建设缓慢。
三、促进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路径
选择
纺织服装产业是浙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基于GVC 全
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理论,浙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是摆脱
当前生存与发展“双重”困境的必然选择。转型升级的主体无疑
是企业,但转型升级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政府。因此,要把握
好政府“自觉”与市场“自发”作用的关系,并使其有机融合。
(一)基础性策略
1.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导向作
用。一是围绕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的提升,通过不断增强企业
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感,迫使企业家提高转型升级意识;二是积
极发挥政府产业规划作用,明晰纺织产业发展重点,制定纺织
产业投资指南;三是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在贸易规则准允的前
提下,各级地方政府要用足、用好促进本区域纺织服装产业发
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善于引导先进企业率先建设成为科技
型、规模型、环保型、效益型的纺织服装龙头企业。
2.强化纺织服装协会服务职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截至
2012 年6 月,浙江纺织服装行业已建有5 个地级市协会,18 个
县(区)级协会,基本覆盖了各纺织服装主产区,形成了纵横贯
通的协会服务网络。作为纺织服装协会,一要深化调查研究,及
时向各级政府反映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诉求,当好企业与政
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二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服装设计师、制版
师、工艺师等专业人才的培训、考核和评选工作,为产业转型升
级提供人才支撑;三要以国际纺织服装展会为平台,为企业宣
传品牌和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有效服务,并深入细致地做好浙
江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合作以及向中西部进(下转第151 页)
有负向影响,不利于团队创造力的产生;(2)支撑型文化与团队
创造力正向相关,有利于团队创造力的产生;(3)创新型文化与
团队创造力显著正相关,有利于团队创造力的产生;(4)创新型
文化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大于支撑型文化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
究其原因可能在于:(1)官僚型文化的团队中,团队的任务
和工作由决策层决定,然后直接下达给团队成员执行,团队成
员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且成员习惯按部就班的工作,他们害
怕改变,更谈不上主动创新,也因此不可能提高整个团队的创
造力,甚至可能对团队创造力的产生有阻碍作用。(2)支撑型文
化的团队中,团队内成员交往积极、成员与领导者之间互动也
比较频繁,整个团队内部沟通顺畅。Kivimak(i 2000)认为,团队
内部的交流和学习决定了团队创新的好坏。Annouk 和Lievens
(1999)认为良好的团队沟通能够为团队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
和资源,从而促进团队创造力的产生。(3)创新型文化属于压力
承受型文化,这样的团队愿意承受环境压力,并能在压力中寻
求创新。正如Van de Ven(1986)指出,外部环境与组织内部因
素一样,对团队创造力有着重要影响。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
创新型文化团队中成员能迅速调整工作方式。另外,这种团队
中的成员理解并能积极执行领导层临时的创新决定。因此,我
们认为创新型文化有利于团队创造力的产生。
本研究存在一些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条件限制,研究样本
仅局限在浙江、上海两地。以这两地的团队代表整体还是很不
够的。建议未来扩大团队选取范围;其次,本研究仅分析了文化
差异对团队创造力的直接效应,并没有解释文化差异对团队创
造力的影响机制,建议未来研究可以加入相应的中介、调节变
量,深入探讨文化差异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
五、结论
不同的团队在创造力上的不同表现,说到底是由团队文化
的巨大差异造成的。本研究证明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对团队创造
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一结论对提高团队创造力指明了一个方
向,同时也丰富了团队创造力的相关理论研究。只有将文化融
入团队当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团队创造力,增强竞争能力。但在
营造团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每种文化类型之间并没有
绝对的界限,现实的文化系统大多是多种文化的综合体,只不
过某一文化类型占优势而已。因而,从提高创造力出发,团队应
该综合支撑型文化和创新性文化,从实际出发,平衡二者的关
系,构建适合本团队的文化类型。
【参考文献】
[1] 张钢,倪旭东.知识差异和知识冲突对团队创新的影响[J].心理学报,
2007,39(5):926-933.
[2] 刘晓莉.员工流动影响团队创造力的过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8.
[3] 陈晓玲.国外创造力研究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6):
159-168.
[4] Wallach E J.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the cultural match[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1983.
[5] Annouk Lievens,Rudy K Moenaert,Rosette S Jegers.Linking communication
to innovation success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a case study analysi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1999,10(1).
[6] Van de Ven AH.Central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J].
Management Science,1986(32).
(责任编辑:Z 校对:Q)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 职业技术 湖北省委 纺织服装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