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经济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对威海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调查研究

热度0票  浏览148次 时间:2017年11月14日 15:54

[摘要]文章通过对就业和人才效益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指出中职教育存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难以匹配、毕业生素质结构与所需人才素质结构难以吻合、传统就业观念与市场化就业体系难以调和等问题。为此,应建立区域性职业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区域性专业布局调整,培养素质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提升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为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推进威海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近日,我就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体制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和研究,并对各市区、开发区、工业新区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提出了加快威海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威海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威海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结构布局和资源配置趋于合理,教育质量逐步提升,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建市以来,威海市职业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人才近40万人。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威海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管理职责的意见》、《关于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建设重点、结构布局、办学体制、人事制度、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及经费投入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市财政局、发改委、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通知》,使威海市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迈出了重要一步;市发改委还结合威海市实际,编制了威海市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规划。

(二)职业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全市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长。2006年起,全市按实际入库的教育费附加30%和地方教育附加20%,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主要公办职业学校实验设备更新、办学条件改善、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培训。对公办职业学校,地方财政按农村每班4000元、城市每班5000元的专业教学经费足额拨付。全面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制度,对于农村户口和城市低保户家庭的职校学生按每生每学年1500元标准给付,资助比例占到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生的90%。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大力支持为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威海工程技术学院、威海工业技术学校、威海市交通学校、威海职工中专和乳山市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文登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荣成职业中专今年已上报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各200万元。据统计,2005年以来,全市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达到20多亿元,其中各级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达到13亿元。

(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趋于合理按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全面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市级重点加强了威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使其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首批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文登市、乳山市打破行业、部门和学校类型界限,整合各类公办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各自建设了一所职业教育中心校;荣成市也将于近期成立综合性职业学校,从而使职业教育结构布局更趋合理;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和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分院相继落户威海,为威海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增添了活力。目前,市共有职业技术学校38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35所;政府办学13所,行业办学7所,民办学校18所,初步形成了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公办与民办相协调、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市高职学校在校生数达到了2.9万人,教职工2000人,专任教师1371人;中职学校在校生4.4万人,教职工3416人,专任教师2410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之比为5248,职业教育的结构渐趋合理。

(四)职业教育质量逐步提升。一是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和校区建设,为技能型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威海市里先后投资数亿元,完成了威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合并、建设、搬迁和威海工业技术学校的改扩建。乳山市占地500亩、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实训车间8000平方米的威海市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和文登市占地360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的文登市职教中心相继落成,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日益完善,标志着两市职业教育在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据统计,2009年,全市新增各类专业实训室(车间)64个,使校内实训室、实训车间总数达到167个,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86个。二是通过重点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创建工作,带动了全市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职业学校围绕 “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设置什么专业、就培养什么学生”的办学思想,适时调整过时专业,及时开发紧缺专业,精心打造特色专业。通过实施示范专业建设工程,创建省级示范(特色、名牌)专业20个,市级示范专业24个。到目前,威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12所,省级重点1三是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针对实习指导教师少、生产技术变化快的实际情况,各职业学校采取高薪聘请、派出去研修培训等方式,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达1100多人。

(五)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取得较好效果。积极探索了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新型办学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各级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和完善了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各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与企业联办专业、聘请企业家为顾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定单培训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文登市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了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以文登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以数控机械等专业为纽带,以天润曲轴、东安黑豹、威力工具、艺达集团等企业为依托,把实习实训设备与生产、经营、培训、技术开发结合起来,实现了师资、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威海技术学院与华东数控开展了专业共建,威海工程技术学院将荣成市十几个大型企业负责人聘为学校理事,使企业成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据统计,2009年,全市各职业学校都与2个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企业达到300多家,接纳职校毕业生4000多人。在校校合作方面,各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了与国内外各类院校的联系和合作。文登师范学校(商务旅游学校)与鲁东大学合作办学,培养“三二连读”小学教育专业大专生;与山东艺术学院合作办学,培养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大专生;与韩国大邱教育大学、韩国圣德大学、釜山经商大学、庆东情报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威海工程技术学院先后与美国TUNXISMIDDLESEX两所社区学院,以及韩国的新星、金浦、韩国伽耶造船等学校,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工学结合方面,围绕“学历教育和短期教育并举,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培养人才,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路,开展了在职职工岗位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2009年全市共开展各类培训达8万多人次,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技能培训近7000人次,农业技术培训近2万人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威海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威海市各级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与改革力度,使全市职业教育办学基础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威海市职业教育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先进市地相比、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认识不到位,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不强。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没有应有的地位,以能力为本的人才观没有真正形成,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数从事的工作岗位劳动强度较大,整体工资水平较低,社会福利不到位,加上绝大多数中职和技工学校学生的继续升学道路被堵住,这些造成了一边是企业争抢技术工人,一边是职业学校招不到学生,家长“不让去”、学生“不愿上”职业学校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学生进入职校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迫于无奈”,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体制不够顺,教育行政管理出现空位。目前,乳山市、文登市已经先后将辖区内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全部合并,分别成立了由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的威海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文登高级技工学校。荣成市近期准备整合教育资源,成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的高级技工学校。工业新区也只有一所技工学校。按照“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这些学校都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教育行政部门无法对这些市区的职业教育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造成教育行政管理上的空位、不顺和“缺腿”,上级教育部门的政策落实不到相关市区的学校,尤其是上级教育部门的诸多优惠政策无法惠及这些技工学校。同时,由于技工教育是职业资格教育,不能发教育行政部门的毕业证,难以满足学生对技工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双重选择。

(三)教学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一是教师数量不足1999年至今,威海市没有再对职业学校重新核编,随着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原有的编制已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文登市2000年以来,职业学校仅调入韩国语教师7人、日语教师5人、旅游专业教师1人。以威海艺术学校(艺术类按师生比18配置)和威海工业技术学校(理工类按师生比113.7配置)为例,现编制缺口分别为156人和29人,缺口主要是专业课教师。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威海市技工学校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27,达不到116-18的规定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41,与120-22的标准差距更大。目前部分职业学校虽然自主招聘了一些教师任教,但其工资和经费绝大部分是学校自已承担,且工资水平与在编教师差距较大,优秀的人才招不进来。二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低。全市专任教师中的1293名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能证的“双师型”教师只占29%,低于省里规定的40%的标准三是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比例低。威海市生产一线聘请的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只占专业课教师的12%,低于省里规定的20%的标准。四是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研究力量薄弱。全市教育部门从事职业教育管理与教研的专职人员只有9人(行政5人,教研4人),市教研中心仅有1名专职研究人员;市技工教育研究机构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合署办公,没有专职研究人员。各级教研部门主要面向的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基本处于停顿状态。而青岛、淄博、潍坊、烟台等市,都设立了职教教学研究独立事业单位,编制均在20人以上。

(四)实训条件较差,制约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威海市的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实训实验设备不足问题。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室(车间)、实验室共167个(包括同一专业拥有多个实训室),一半的专业没有实训、实验设施,很多学校的相关专业是在黑板上“开机器”、书本上“练技能”。全市技工学校共有实训设备1880台(套),平均7个学生一个工位,与2个学生一个工位的要求相差甚远。同时,在当前技术发展进程加快、设备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以往配备的教学设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不少器材和设备已经被企业闲置、淘汰,但仍在学校中使用,导致教学实效性大打折扣。由于实训设施数量少、质量差,该开的实习、实训课开不起来,实践教学不足总课时的1/3,因而较为严重地制约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前几年各市区执行的城市教育费附加30%和地方教育附加20%按规定应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培训,实际上大都用于部分学校的基本建设,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支持。

(五)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威海市职业学校设置的270个专业中,面向一产类的只有1个,面向二产类的62个,其余全部是三产类,而威海市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6.9260.5632.52,其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由于一、二产专业教学设施投入较大,学校难以承担巨大的费用,加上就业岗位与学生期望值有较大差距,一些一产急需的农、林、果、牧、水产、养殖等专业,二产急需的造船、医药、新材料等专业,无力及时开设招生。另外,威海市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雷同,真正叫得响的特色品牌不是很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学校抢生源和“招生难”等无序竞争现象

三、加快威海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尤其是当前“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调研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求贤若渴,对技术工人尤其是对一些高端技术人才需求迫切。今后,威海市的职业教育应结合威海市实际,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产业布局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逐步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建设宜居开放现代化新威海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加快威海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发展职业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定期开展各类技术比武和优秀技能人才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优秀技能人才,引导人们逐步转变轻视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才的陈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求学观、择业观、成才观,营造重视职业教育与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威海市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抓紧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快威海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近期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部署任务,形成发展合力。

(二)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一是强化统一领导。继续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健全各级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二是明确管理职责范围。分清教育行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对职业教育管理的职责,明确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归口管理学历教育,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教育的有关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职业技能鉴定,综合管理技工学校三是对部分整合后的学校在业务上实行共同管理。为便于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与宏观调控,根据“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各市区经整合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而设立的公办高级技工学校,应兼顾学历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实行教育行政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业务上的共同管理,即在现有技工学校的基础上,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校名和程序,报市教育局重新申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牌子,实行一校“两名”,教育业务实行由两部门的双重管理。四是设立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充实专职管理与教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根据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管理与教研力量,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和充实专职人员,负责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及指导工作。

(三)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以实习实训为主的投入型教育,其设施设备的多寡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决定着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不断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继续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培训”政策,按照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的原则,兼顾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学历、技工教育不同需求,建立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通过引导性支持与奖励,集中用于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和市级以上重点(示范、名牌)专业购置现代化实习设备和实训基地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实训设施薄弱的局面。对公办职业学校,地方财政按农村每班4000元、城市每班5000元的专业教学经费足额拨付,确保财政用于职业教育的资金足额到位,专款专用。积极探索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拨付办学经费制度

(四)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推进体制创新,积极探索多元办学路子。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支持和引进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探索股份制、承办制、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等多种办学模式。一是校企合作模式。引导企业参与和支持职业学校建设,使其在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按照省政府办公厅2009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全省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建立一批企业实训基地,作为职业学校定点合作单位。在36家省企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选择一批规模以上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使威海市企业实训基地达到50家以上。参照江苏省的做法,对企业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威海市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实行部分统筹(统筹部分可定为职工工资总额的0.5%),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校企合作的重点项目与先进单位,对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实习实训给予相应补贴。支持企业组织职工到职业学校培训,所需经费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支付;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所产生的费用,也可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支付。二是行业协会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委托相关行业组织牵头,充分利用威海市行业协会门类众多的优势,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引导学校加入行业协会,建立“学校对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联系企业,校企共同培养”的产学一体办学模式,推动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学校育人机制的有效对接。三是职教集团模式。借鉴郑州、青岛、烟台等地先进经验,根据威海市产业发展特点、企业用工需求和学校专业特色,按照“政府引导,骨干带动,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职教集团模式,推进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四是校校联合模式。建议扩大高职院校招生对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积极探索高级职业学校“3+2”的学制或五年一贯制,推进职业学校与职业学院、普通高等院校及海外院校的联合(合作)办学,多途径拓宽中等职业学校迈向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让中职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威海市培养更多的高级职业技能人才。

(五)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人人、面向社会,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做好在校生的“订单式”培养和企业职工的“回炉再造”,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一是打造特色专业。加强对专业设置的规划、管理和指导,建立符合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引导学校灵活设置“短线”专业,动态培养社会紧缺人才,重点建设“长线”特色专业,争取每所学校12个骨干及特色专业,五年内市级以上特色名牌(示范)专业达到40个以上。二是推进特色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等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行知识与技能同步式一体化教学继续探索建立学分制制度,提倡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学习方式。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整合,将就业和创业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实现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逐步实现“双证互通”三是加强特色管理。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实训管理机制。进一步改革实习实训方式,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安排学生赴企业实践。鼓励企业主动接纳职业学校教师、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必要的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配合职业学校共同制定实训计划,实习过程中学校和实习单位要联合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鉴定,从职业道德、劳动态度、技术技能、出勤等方面提出评鉴意见。同时,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改进考核方法和手段,吸收社会、企业和学生对职业学校的评价,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就业创业质量等作为考核重要内容,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六)加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解决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全日制中小学职业中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规定的编制标准,结合现有公办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与发展规划,重新核定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数额,逐步配足配齐教师。同时,继续落实好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的规定,从专任教师定编数额中确定20%的指标,经同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用于学校公开招聘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工资及社会保险金由财政拨付。二是将技能要求逐步纳入对职业学校教师任职条件。凡新进入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原则上要有“双师”资格证;对现有专业教师,要加强培养培训,并组织到相关企业实习,确保两年内有2个月的企业实践经验,并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的必要条件。争取三年内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数不低于专任教师的60%,其中省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不低于70%80%三是根据职业教育特点,调整师资结构,按照专业教学的需要配备教师。适当分流公共基础课教师,中青年教师可转教专业课或普通中学;面向非师范类毕业生和社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工作年满30年或距退休年龄5年以内且工作满20年的公共基础课教师,经本人申请,可提前办理退休手续,从而使各职业学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不低于专任教师的60%,其中实习指导教师达到1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